近日,当日本外相在谈判桌上挂出“解衣推食”的汉字时,这场持续23年的“三国博弈”终于迎来转折点!
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重启,背后是日韩被美国“卖队友”的绝望,更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必然结果。这一次,东亚要联手改写世界格局!
之所以称之为“重启,那是因为中日韩自贸协定并非什么新鲜事物,早在2002年就被提了出来。
那时候,日本GDP是中国的4倍,韩国人均GDP是我们的3倍。彼时,中国还在为低端制造业“血汗钱”挣扎,日韩则手握技术优势,嘲笑中国“组装厂”。
然而,这个设想被提出不久,日本方面积极推动此事的金融大臣和驻华大使就莫名其妙离开人世,再加之中日韩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摩擦,这个设想最终被冻结。
时间回到2025年的今天,如今三国面临的内外局势已经完全不同。虽然三国GDP总和达25万亿美元(中国19万亿+日本4万亿+韩国1.8万亿),占全球近1/4,可是三国之间的相对实力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首先便是日本GDP缩水。从2002年的3.4万亿美元跌至如今的4万亿美元,被中国甩开15年以上的差距;
其次韩国陷入产业危机。半导体、汽车等领域被中国挤压,对华出口商品相似度高达42%;
最关键的是美国的“背后捅刀”。特朗普上台后,无论关系远近,一律加收高额关税,还逼日韩选边站队,结果两国“痛定思痛”抱团取暖。
当然,最令日韩绝望的并非关税,而是乌克兰的结局。为了削弱俄罗斯,破坏俄罗斯与欧洲的合作,吸引欧洲资本回流美国,美国主导和引发了至今仍未停歇的俄乌冲突。
如今,美国的目的已经实现,失去价值的乌克兰被迫签署矿产换和平的协议,这让日韩明白一个道理:跟着美国混,迟早成“乌克兰第二”!
对于自贸协定谈判重启,中国诚意满满,同时手握三大“王牌”。
第一张牌是规模第二、潜力第一的单一市场。哪吒2的爆火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只要产品足够优质,即便只依赖大陆市场一样能赚的盆满钵满,这对日韩企业来说,有致命吸引力。
第二张牌是1+1+1>3。中日韩成立自贸区后,整合各自掌控的船舶制造、半导体、新能源等核心领域优势,合作后效率提升30%,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将力压欧盟,直逼美国。
第三张牌是战略反制。联手俄罗斯开发北极航道,直击美国“印太封锁网”,连台当局的“美梦”都被震碎。这是对美国可能掣肘的反击,也能打消日韩的一些顾虑。
自贸区协定谈判重启不仅对中国好处多多,对日韩也大有裨益。日本可以靠中国新能源市场续命,半导体技术换取中国市场准入。韩国可以用汽车、化妆品换中国基建投资,避免沦为“经济孤岛”。
6月北京峰会,中日韩或签署自贸协定一旦落地,东北亚自贸区、北极航道概念股将连拉涨停板;中日韩联手攻关AI、绿色能源,可以直接叫板美国硅谷;若再拉上拉俄罗斯、朝鲜入伙,打造“东亚经济共同体”,那体量和规模吊打欧盟、北美。
当然,美国肯定不会坐视总日韩签署自贸协定并成立自贸区,对于日韩这两个没有自主权的国家而言,美国态度和立场往往决定他们的内政与外交。
在中日韩外长会上,王毅外长有句话说得很好: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中日韩是搬不走的邻居,也是挡不住的命运共同体!
是和中国组队,一起实现经济腾飞?还是继续当美国的狗腿子,步乌克兰的后尘?希望日本和韩国能够做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和平与发展时代潮流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