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网络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请知悉。
韩国网友就这么不自信吗?近期有韩国学者博主在社交媒体上,抛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历史新论。他们声称中国自古是韩国的附庸国,并且列举了所谓的证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这些言论让人啼笑皆非,不仅违背基本历史常识,更折射出了当代韩国部分群体在文化身份上的深层焦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韩的历史新论
近期,有韩国部分网友宣称:在中国东北地区出土的一些文物中,明显带有韩国风格。他们就凭借这一点,说足以证明该地区曾经属于古代韩国,进而推导出中国自古是韩国附庸国的结论。让人联想到“人无语的时候,确实有点想笑”!
我们不妨一起回顾一下历史。公元前37年到公元668年是高句丽政权时期,它是中国东北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边疆政权,虽然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双方是有一点接近。
但高句丽政权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马韩、辰韩、弁韩并无直接的继承关系。中国学者通过《三国史记》《魏书》等大量的史料及吉林高句丽遗址考古,早已证实高句丽文化属于中国边疆文明体系!
韩国网友通过文化符号进行片面解读,是将中国东北出土的某些陶器纹饰与朝鲜半岛青铜器时代陶器进行表面的类比。这样的观点其实就是忽视了两地文化发展的时间差与互动的关系。
比如说辽宁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与图腾,早于朝鲜半岛青铜文化数千年。这一点更能够证明,东北亚文明的源头就是在中国!
谁才是附庸?
韩国网友选择性忽略中国史记,缺乏正视历史的勇气与决心。
中国自史书《汉书》起,便对朝鲜半岛政权有了明确的记载——汉武帝更是在公元前108年设立了汉四郡,直接管辖朝鲜半岛的北部。
《明史》中记载,朝鲜为属国,这也证明韩国自古是中国的附属国,就连整个朝鲜半岛也曾以属国对华纳贡!然而,韩国学者对于这些史料避而不谈,反而以地方性文化遗存作为主权证据,只能说是在哗众取宠!
大量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都可以共同证明朝鲜半岛政权长期属于中华文明的辐射圈之内,他们的政治制度、文字体系与文化传统均深受中国的影响。
比如说在公元414年立的吉林集安好太王碑,碑文中就明确记载了高句丽与中原王朝的战争与臣服关系。还有在公元682年建立的新罗感恩寺,址碑就是出土在韩国庆州。
但是这个感恩寺址碑采用的是汉文书写,碑文开篇集成新罗王为大唐新罗国王,印证了他们作为唐朝藩属国的地位!
还有明朝赐予朝鲜的九章冕服,现在也被保存于首尔的国立中央博物馆。此外还有朝鲜国王之印,这些大量的文物与史书文献都能直接体现中国对半岛的册封制度!
韩的民族焦虑
如今,世界各国都在强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勇气。而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国部分网友却深陷文化挪用的狂欢之中。他们在对泡菜和端午节的申遗中,已经暴露了自身强烈的民族主义焦虑!
近年来,韩国可不仅仅只是多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泡菜文化申遗,刻意回避中国《诗经》在公元前十一世纪中记录的腌菜工艺!他们还说端午节是自己的,声称这是他们的本土节日。但是《荆楚岁时记》,《后汉书》等中国古籍早对端午节有着详细的记载。比如说龙舟竞渡、佩戴香囊等习俗与楚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还有汉字、太极、针灸、中医等等,能被窃取的,部分韩国网友都声称这些文化符号、文化结晶都源于韩国!
对此,我们只能说这种系统性文化挪用的背后,就是韩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遭遇的一种身份迷失。二战之后韩国为摆脱四大主义历史包袱,企图通过去汉字化运动、重构民族叙事等方式重建自己的文化主体性,然而越走越极端,甚至演变为对中华文化的变态否定!
借用韩国学者李荣熏在《反日种族主义》中批判的一句话,来形容深陷系统性文化挪用的韩国网友——虚构历史只会让民族陷入更深的认同危机!
大家觉得,韩国人说的这句话,是不是用来形容自己更合适呢?
读者朋友,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韩致中.新荆楚岁时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