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双休+英语大纲放宽,家长内卷的尽头来了
最近教育圈的两件大事儿,一是高考英语大纲要放宽,高中开始强制双休。很多家长听完之后一脸懵逼:这什么意思啊?是让我们卷得更狠还是想劝我们放弃抵抗?其实,这俩政策传递的信息很清楚——内卷到头了,无效内卷没意义,咱别再自欺欺人了!
聪明的孩子,不需要补课,国家需要野生学霸
咱先说说考试这事儿。真正聪明的孩子,他不用补课,也能靠高考脱颖而出。这是硬实力的筛选,高考就是这么冷酷无情,但也是这么公平。如果你家娃是个天才,随便学学都能考得不错,真没必要花几十万去上那种所谓的“一对一”天价补习班。钱多了可以存着,别糟践。
反过来,如果你家娃确实资质平平,怎么学都提不起来分数,那您再砸多少钱进去,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不如坦然接受现实,让孩子多睡点觉,双休日多出去溜达溜达,搞点兴趣爱好,别把人生逼到死胡同里。
张雪峰们失灵了,不是因为AI
说到内卷,就不得不提志愿填报那摊事儿。十几年前,像张雪峰这样的高考填志愿、考研选专业“神”简直是香饽饽,家长排着队掏钱就为了听他们分析哪个专业“逆天改命”,哪个学校“稳赚不赔”。那会儿确实有点用,因为大学毕业生还稀缺,读对专业,找好工作,人生路就顺风顺水了。
可现在呢?90%的专业毕业即失业,或者找不到对口工作。高考志愿那几百个专业里,能让你人生翻盘的,可能就一两个,三五个。问题是,这些“热门专业”未必适合你家孩子学。硬要挤进去,搞不好就是四年学废了,钱花了,时间没了,还得重新规划人生。
家长的资源,才是选专业的核心
现实是啥?选专业早就不是靠“科学分析”能解决的问题了,拼的还是家长的资源和人脉。比如你爸妈在某行业有熟人、有人脉、有资源,那你填报那个领域的专业,起码还有托举的可能性。没有这层关系的,就别想了,选什么都难。教育规划需要从投胎开始,那么也就不需要张雪峰们了。
所以,你说还要不要花钱请“张雪峰”分析志愿?别浪费那钱了。张雪峰本人都说了,他现在只能提供“情绪价值”。也就是说,看看他的视频就图个乐呵,就跟看郭德纲、李诞或者董宇辉直播一样,解压有用,解决问题没用。
高中双休,是在帮你省钱
再说回“高考英语放宽”和“高中双休”这事儿,其实国家已经很明确地在告诉你——别再搞那些没用的内卷了。孩子该休息就休息,高考的本质筛选不会变。真正擅长考试的孩子,他根本不需要你推着卷,他也能考得好。换句话说,你花大价钱搞补习,最后的结果,可能也和不补习没啥区别。
再看看考研界,这次考研英语难得逆天,那些所谓的名师,周思成、何凯文们,一个个亲自下场都考翻了,还互相撕逼内斗。啧啧,这个“周处除三害”的大戏,简直就是内卷到了极点的缩影。国家就是告诉你,这些考研名师没有卵用,不用再找他们补课了。不用再给他们交钱了。
别再“无效内卷”,想明白才是王道
内卷的尽头是无效的自我消耗。花钱补课、报志愿咨询,看似在给孩子未来投资,其实更多是给家长自己找心理安慰罢了。时代变了,教育的逻辑也变了。真正聪明的家长,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顺势而为,比盲目挣扎强百倍。
如果你家孩子真有实力,不用担心他考不好;如果实力确实一般,陪他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比死磕无意义的竞争更重要。高考不再是唯一的出路,但别让孩子在成年之前就耗尽了所有的斗志。
所以,家长们别再自我感动地内卷了,醒醒吧,内卷的尽头是钱包空、孩子废、自己累,值吗?
#春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