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音乐APP时有没有发现,那些被捧上天的歌手一开演唱会就露馅?最近业内掀起场暗涌:综艺包装下的华语歌手们,正在经历集体唱功大缩水!


图片:网络图片,若有侵权,请通知删图

这事儿还真不是针对谁。从音乐节到跨年晚会,民谣歌手破音、摇滚主唱跑调、偶像团体垫音穿帮的翻车视频,在短视频平台都快盘出包浆了。可奇怪的是,这些现场翻车的歌手们,专辑销量照样霸榜,音乐节门票秒空,你说魔幻不魔幻?


图片:网络图片,若有侵权,请通知删图

仔细扒开行业底裤,民谣圈可能是重灾区里的VIP。除了赵雷这种能扛住万人现场的硬核选手,某位靠"南山南"封神的民谣顶流,音乐节现场能把C调唱出三个不同调门。另一位以空灵嗓音著称的文艺女神,录音棚里仙气飘飘的转音,到了Live现场直接变成卡痰预警。


图片:网络图片,若有侵权,请通知删图

这年头玩摇滚的也学会投机取巧了。某乐队主唱在综艺里嘶吼着"理想不死",实际演出时高音全靠和声老师救场。最离谱的是某偶像团体,打歌舞台垫音开到120%,粉丝还吹"行走的CD",结果跨年晚会耳返故障,直接上演人间百灵鸟变旱鸭子跳水。


图片:网络图片,若有侵权,请通知删图

要说行业潜规则,录音棚修音师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现在歌手进棚录歌,修音师得先签保密协议——某流量歌手单句修音128次的记录,至今还是行业笑话。短视频平台更绝,直接开发出"AI百万调音师"功能,素人都能秒变歌神,何况专业歌手?


图片:网络图片,若有侵权,请通知删图

唱片公司早把这套玩法摸透了。给民谣歌手打造流浪诗人人设,给摇滚乐队编排热血追梦故事,给偶像团体设计完美男友形象。等韭菜们为情怀买单后才发现,花888元买的音乐节门票,看的其实是修音师技术展演。


图片:网络图片,若有侵权,请通知删图

最惨的还是观众。花真金白银支持偶像,结果现场听到的是"录音棚限定款"歌声。某音乐节观众吐槽:"花580元看演出,歌手唱完三首歌,我学会了四个新调式。"这话虽然损,但确实揭开了行业皇帝的新装。


图片:网络图片,若有侵权,请通知删图

当歌词故事成为遮羞布,当百万修音变成保护伞,华语乐坛还剩多少真实歌声?或许正如老乐迷说的:现在判断歌手实力很简单——敢开全开麦演唱会的,才是真神仙。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