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郭沫若一家留下的罕见的全家福,照片中,郭沫若抱着自己的孩子,眼神深邃,加上所带的眼镜,将那个年代的学者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在坐在他一旁的就是他的妻子于立群。



照片中,于立群身穿黑色旗袍,虽然抱着自己的孩子,但依旧阻挡不了她那高雅的气质,不过发生在郭沫若和于立群之间的故事,一直是后来人们对郭沫若看法不同的原因之一,那二人之间发生了什么呢?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我国的革命先辈们都先后投入了这场救国之旅,而也是在这一年,郭沫若回到了中国,也一头扎进了抗日救国的浪潮之中。



而作为文人的郭沫若,用属于文人的方式来抗日救国,他在上海,创办了《救亡日报》,并组织抗日救国活动,也正是在上海,他邂逅了于立群。

那个时候,于立群是个年轻的左翼演员,艺名叫黎明健,正满怀热情地参加抗日救亡的文艺演出,她正用艺术的力量,去唤醒民众的爱国心。



郭沫若第一次见到于立群的时候,她身穿蓝布衫,头扎双马尾,虽然被太阳晒的有点黑,但看起来特别的天真朴实。

这样的形象可不像其他的女明星那样,浓妆艳抹、举止浮夸,于立群无论在表达上,还是在举止上,都非常的稳重端庄,这给郭沫若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



而且于立群还是郭沫若在日本的挚友于立忱的妹妹,看到于立群,郭沫若就像看到了于立忱的影子,心里头那股亲切感一下就涌上来了。

于立群也对眼前的郭沫若满心敬意,她早就从姐姐的信里听说过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大家了,再加上郭沫若一回国,就多次组织的抗日宣传活动,这让于立群就更加敬佩了,二人也因此慢慢熟络起来。



到了1938年,郭沫若和于立群一起去了武汉,在武汉,郭沫若成了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的厅长,负责宣传工作,而于立群成了《救亡日报》的编辑,还是一名出色的中共地下工作者。

二人在工作中互相支持,感情也越来越深厚,郭沫若还写了首《陕北谣》送给于立群,表达自己的心意,这首诗既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是他们对彼此深情的承诺。



1939年元旦那天,在周总理的见证下,郭沫若和于立群补办了一场温馨的婚礼,婚后,于立群彻底成了郭沫若生活中的贤内助,打理着他的日常生活,还帮他整理稿件、抄写诗稿。

于立群也十分心甘情愿做郭沫若生命中的配角,那时候,社会动荡不安,郭沫若忙于党的工作和文学创作,家里的事情几乎全靠于立群,她为此还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全心全意照顾家庭,家庭的重担都压在了她身上。



有一次,郭沫若的老朋友来家里拜访,那时候于立群都怀胎七个月了,还忙前忙后地张罗,累了,就坐在地上歇会儿,起来接着干,双腿都浮肿了,她也从没抱怨过,就想给郭沫若一个舒服的家。

而郭沫若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由于工作的繁忙,他对于妻子于立群只能是感激,他也常常夸奖于立群,如果没有这样的贤内助,或许,郭沫若就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中了。



在1948年,郭沫若要去莫斯科参加个活动,于立群花了十天给他收拾行李,临走还叮嘱他注意身体,郭沫若收到她的信,感动得不行,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这便是属于那个时代文人之间的感情。

不过生活总要有波折出现,1943年的一天,于立群突然罢工了,躺在院子藤椅上看书,理都不理郭沫若,郭沫若慌了神,四处找人帮忙,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因为郭沫若翻出了佐藤富子的照片,于立群误会了。



这个佐藤富子是郭沫若在日本时期的一段感情,不过二人已经分开好久了,为了化解误会,郭沫若赶紧将照片收了起来,这事也让郭沫若更加珍惜和于立群之间的感情了,毕竟只有爱他的人才会吃他的醋。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一家搬到了北京,于立群本以为能过上安稳日子了,没想到却患上了神经官能症,得长期在外治疗,但她还是坚强地面对病痛,坚持整理郭沫若的诗文,默默为他的事业付出。



1967年,对郭沫若来说是悲伤的一年,他的儿子郭民英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仅仅一年后,另一个儿子郭世英又惨遭殴打,不幸离世。

这接连的打击,让郭沫若和妻子于立群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郭沫若的身体每况愈下,一年内竟然住了7次医院,而于立群,她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全心全意地照料着丈夫。



于立群知道,郭沫若一生中最珍爱的就是他的诗文作品,于是之后的日子中,于立群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整理郭沫若的遗稿中,她细心地编纂,最终出版了诗集《东风第一枝》。

在1978年,郭沫若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于立群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悲痛欲绝,仿佛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但命运并没有击垮于立群,为了完成郭沫若的遗愿,她将郭沫若解放前后的作品收集起来,精心整理后出版,这是她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与郭沫若的点点滴滴。

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1979年,于立群在整理郭沫若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一封信,信中揭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郭沫若曾与她的姐姐于立忱有过一段恋情,甚至于立忱还怀过郭沫若的孩子。



这个秘密像晴天霹雳一样,击碎了于立群多年来的坚守,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自己深爱的丈夫,竟曾与姐姐有如此深厚的情感,而自己却一直被蒙在鼓里。

最终,在郭沫若去世258天后,于立群选择用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爱之深恨之切,在于立群身上体现的凌厉精致,这也是对她这段狗血的命运的无奈抗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