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进步,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定为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

3月20日,国家民委在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举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座谈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专题研讨班学员和国家民委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就如何紧扣“铸牢”主线做好促“三交”工作进行座谈交流。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成员边巴扎西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各地的成功探索与创新实践,构成一幅幅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互嵌共融同发展的生动画卷。



创新举措促“三交”


国家民委安排部署“三项计划”以来,甘肃省分别制定了3个实施意见,成立了协调工作小组,召开了推进会,组织实施省级示范项目,3年来,共安排资金约1500万元组织实施120个项目,指导各地创新开展促“三交”活动。


▲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甘肃体验项目。图片来源:甘肃日报

“我们以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为依托,以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为桥梁,以旅游促三交计划为纽带,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甘肃省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宇卫说。

甘肃省创新开展示范引领,实施了“红石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示范创建活动,制定印发了工作方案和命名办法。积极打造实践基地,指导各地依托甘肃省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凉州会盟纪念地、红西路军纪念馆等各级各类纪念馆、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打造了239个各具特色的各族青少年实践交流基地,新开发400多个研学课程,打造研学线路200多条等;组织实施青少年冬(夏)令营、结对“手拉手”等示范项目,开展了“民族团结同心营”“同播石榴籽 同筑中国梦”等交流示范活动,增强各族青少年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这些创新举措,不断推进‘三项计划’走深走实,使之真正成为民族工作促‘三交’的亮丽名片。”王宇卫说。

作为我国人口超过千万的特大城市,深圳市56个民族成分齐全,各族群众在深圳已实现较好的互嵌融合。

广东省深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吴欢表示,深圳大力推进实施“榴·深”计划,推出“来深指引”等八大行动计划,开展全链条服务,不断推动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四点半课堂”上,小朋友们在上非遗文化分享课。 翰岭社区供图

深圳市不断强化工作举措,激发区、街道两级工作主动性,在每个街道打造一示范社区、一示范园区、一示范企业、一创建模范人物“四个一”。通过组织开展“民族共舞·南山同行”2025深港澳各族同胞民族歌舞嘉年华、五十六个民族“棋”迎新春围棋主题交流活动、石榴籽公园创建暨“心连心”民族团结林植树活动、“吉祥光明 妙抱Hong运”民俗庙会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营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

深圳市坚持“来了深圳·都是一家人”的工作理念,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共享、社区民族事务服务、流出和流入地互动协作等管理服务平台,将民族公共事务纳入“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积极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创造条件、营造环境。

吴欢表示,2025年,深圳将深入实施“榴·深”计划,鼓励各区打造一区一民族工作品牌,健全多层次服务管理体系,为来深圳的各族群众工作生活提供便利,引导各民族群众安居融居、实现全方位嵌入,让他们留得下、融得进、过得好。



示范创建树品牌


山东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民族工作省份,56个民族成分齐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来,山东省紧扣“铸牢”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以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重点,推进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创新发展。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城市民族工作,以城市为重点区域,部署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创建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双创建’工作,实现互促互进、相得益彰。”山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明子春说。

山东省全过程推进创建,健全创建示范培育、命名、管理、退出等全流程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互观互检”,确保长效常态;对新创单位抓“创建扩容”,创新实施“7+N”行动,实现创建向群团组织、民主党派、对口支援单位、新社会组织等领域和家庭、岗位等基层点位延伸。


▲山东省创新推出“道中华·齐鲁行”品牌。图片来源:新华社

山东不断擦亮创建品牌,创新开展了“爱在山东”融居、融情、融魂行动,持续擦亮“道中华·齐鲁行”品牌,强化孔府、泰山等全国试点示范项目带动作用,打造“红色记忆游”“非遗传承游”等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行线路107条。创新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大行动”;创新打造城市民族工作“红石榴”品牌,在全省打造了“红石榴”社区503个、学校521所、企业183个,涌现出济南市“畅享星期天”、青岛市“丹若同心 情满新区”、威海市“爱心拉面”等一批典型做法。

“我们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城市民族工作的有力抓手,在城市社区、学校等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了城市民族工作全面提升。”明子春说。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长三角特大城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我们紧紧围绕‘铸牢’主线,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拓展各民族全方位嵌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南京市民宗局民族一处副处长郭震说。

南京市加快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将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等教育基地打造为“铸牢”教育实践基地,深入开展“五史教育”。用好“世界文学之都”“国际和平城市”等城市名片,打造具有南京底色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将茉莉花、雨花石、秦淮花灯、南京长江大桥等文化符号融入城市空间。

南京市创新开展了“四全创建”,即全员、全域、全要素、全过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打造覆盖全市101个街(镇)的201家“红石榴家园”;不断加强“文旅互嵌”,推动“铸牢”融入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紫金山景区、颐和路等网红打卡景区及全市100余家各类文博场馆;打造“同乡共井”旅游促“三交”试点项目,充分利用中国非遗“秦淮灯会”,每年推出“中华民族一家亲组灯”;开通“苏伊号”“西美之旅”旅游专列,“同乡共井”号画舫、“民族团结号”轻轨和公交等旅游专线。2023年以来,南京市已经连续两年实现接待游客人次超2亿人次,旅游成为促“三交”的重要场域。

“石榴花开金陵红,互嵌共融情谊浓。”郭震说,南京市将不断推动“精品化”阵地建设,加强现有各类工作阵地的建设力度,打造“精品阵地”,推动构建中华民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互嵌发展见成效


黑龙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共同努力的奋斗史,各民族携手并肩的团结史。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互嵌共融,共同孕育了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这“四大精神”是黑土地上独特的精神瑰宝,也是黑龙江各族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

进入新时代,黑龙江省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各族群众水乳交融,唇齿相依,形成了各民族互嵌发展的生动实践,打造了具有龙江辨识度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金名片”和具有龙江特色的交往交流交融“新样板”。

“我们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各民族互嵌共融为基础,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手段,以各民族大团结为目标,扎实推动民族工作提质增效。”黑龙江省民宗委副主任、党组成员金银华说。

早在1983年,黑龙江省就首次召开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大会。至今,黑龙江省共有118个集体和127名个人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875个集体和803名个人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47个、命名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358个。

“这些优秀案例,阐释了黑龙江各民族提升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互嵌共融的生动实践。”金银华说。

不只是东北的黑龙江,位于我国西北的新疆紧扣“铸牢”主线,不断探索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工作经验做法,研究提出了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思路和举措。

“我们坚持统筹推进,推动形成互嵌式发展的合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保全说,新疆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将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工作纳入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探索制定土地、财税、补贴等优惠政策,公租房中各民族互嵌式的居住格局基本形成。


▲新疆库尔勒市朝阳街道团结社区石榴籽乐团在为居民们表演。 新华社记者 顾煜 摄

张保全表示,新疆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鼓励和支持其他省区市各族群众来疆就业创业;推进互嵌式发展,引导各族群众“插花式”居住;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断完善城乡社区嵌入式公共服务设施;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进中华文化标识性展示空间、国学书院等建设,挖掘创作推出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和各民族文化营养的精品力作;推动新疆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不同的视角与思路,丰富的经验与做法,未来的打算与建议……座谈交流中,边巴扎西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对各地创新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团结交融的经验做法给予肯定。同时强调,要以增进共同性为根本方向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进一步加大高质量宣传教育产品供给,广泛开展群众性宣讲。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有机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把构建互嵌式社区作为城市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质扩面,持续深入开展价值引领等“六项行动”。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制作 |石建杭

来源 |中国民族报

觉得有用,点亮在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