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你肯定是在逗我。”这是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24日在社交平台X上转发的一篇新闻标题,用以嘲讽一桩荒唐的安全事故——美国《大西洋月刊》总编辑杰弗里·戈德堡被误拉进一个讨论对也门胡塞武装进行军事打击的美国高官群聊,两小时内得知了即将展开的实战计划。然而,让希拉里万万没想到的是,她本意想“补刀”现任政府的荒唐,却在“邮件门”十周年的时点被全网反噬、舆论反噬,成了全场最大的笑柄。
希拉里当然不会预料到,她那句轻飘飘的讽刺,不仅没有转移人们对泄密事件的关注,反而让人们一夜之间回忆起她那段“私邮处理国家机密”的黑历史。网友留言毫不留情——“你是最不该说这种话的人。”有人更直言:“我还记得你当年在地下室架服务器的事。”事实证明,凡是自以为“站在安全道德高地”的美国政客,往往也是泄密问题上最容易翻车的主角。
这场“群聊泄密门”的爆发荒诞得像政治讽刺剧本。一名资深媒体人,居然就这样被美国国家安全层级的高官拉进了一个实时讨论军事打击的群组。这不是电影桥段,是美国国家安全系统在现实中的“裸奔”。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个群聊“似乎是真实存在的”。而更可笑的是,美防长赫格塞思被问及此事时,还试图强行否认:“没人会在短信里讨论作战计划。”结果戈德堡本人随即打脸:“他说谎。”
这是一场毫无遮掩的体制性事故。没有加密渠道、没有身份认证、没有信息隔离,甚至连一个群成员名单核对都没有,美军高官就在这样一个松散的信息平台上讨论战争部署。这种程度的低级失误,出现在号称“全球最强情报能力”的国家身上,简直不可思议。但当我们看到,这场闹剧居然发生在“邮件门”事件十周年节点,才恍然发现,美国政治的荒谬循环,一直都在原地打转,从未远离。
而希拉里,作为这场“循环”的老熟人,本应明哲保身,却偏偏忍不住下场“吃瓜补刀”,结果一脚踏进自己的旧坑。2015年她因使用私人邮箱处理国务邮件被曝光,约6万封邮件中3万封被她以“私人”名义删除。2016年FBI调查结果称她“极度草率”,但“无意违法”,最终没有起诉——这曾引发极大争议,也成为特朗普抨击民主党的长期武器。而今她竟然以调侃姿态点评“涉密泄露”,简直像银行劫匪嘲笑别人偷电动车,不自量力又不自知。
网友们的反应也很真实:“你最好站在旁边看热闹,而不是把聚光灯照回你自己。”在这个信息爆炸、舆论记忆不会轻易遗忘的时代,任何一个被证明有“机密处理污点”的政客,都不配在这种事件中扮演“监督者”角色。希拉里不是站在制高点发声,而是踩着自己的负资产翻车。
从“邮件门”到“群聊门”,从五角大楼资料外泄到CIA特工身份被黑,每一桩都暴露出一个现实:所谓“全球最成熟的安全制度”,根本挡不住人性的轻率与体制的傲慢。这一次又是记者“误入”,下一次会不会是敌方间谍潜伏?当国家机密的讨论都可以被一个记者不小心“撞见”,所谓的国家安全保障体系,岂不是纸糊的吗?
更可笑的是,一边是这样低级的泄密事故层出不穷,一边却不断借“国家安全”为名封杀中企、挥舞“301调查”大棒、驱逐外媒、控制科技投资。美国政客在高喊“信息安全”的时候,恐怕首先要看清他们自己正在用什么方式摧毁国家的安全信誉。连最基本的涉密制度都管不住,还谈什么全球战略主导权。
“群聊门”事件也再一次让世界看清了美国舆论与政治生态的荒诞本质:出了事先掩盖、反应慢一拍,事发之后互相甩锅、指控媒体,最后则由某位政客跳出来“插科打诨”,试图转移注意力,结果却引火烧身、全盘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