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亚欧时报》曾发表文章称:“台湾不会变成下一个乌克兰,印度能发挥关键作用。”
其观点是,若美国等国与印度联手,中国就不敢轻易对台湾采取军事或经济行动,因为他们认为可以通过封锁马六甲海峡对中国施压。
这一放话,瞬间吸引了全球目光聚焦,让人不禁疑惑,印度究竟何来这般自信,又为何在台海问题上突然发声?
毕竟台湾问题本是中国内政,与乌克兰局势有着本质区别,印度此时的介入,是真有实力左右台海局势,还是仅仅为了刷一波国际存在感呢?
【“雄心勃勃”的印度?】
近年来,印度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GDP总量持续增长,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有所提升,已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并且保持着主要经济体中较快的经济增速。
在外交方面,印度奉行所谓的“战略自主”政策,在美俄之间游走,试图获取更多利益。
美国为了推行其印太战略,不断拉拢印度,印度也乐于借此提升自身国际地位,双方在军事、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
与此同时,印度与俄罗斯保持着传统的友好关系,在俄乌冲突期间,印度并未完全跟随西方对俄制裁,反而加大了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这种“左右逢源”的外交策略让印度自认为在国际上有了更大的周旋空间。
而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的“存在感”一直难以与大国地位相匹配,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竞争中,印度多年来积极奔走,却始终未能如愿。
这种国际地位与自身野心的落差,使得印度急于在一些国际热点问题上发声,刷一波存在感,台湾问题就成为了印度试图展示其“大国影响力”的一个切入点。
此前在佩洛西窜访台湾事件中,印度的态度就显得模棱两可,其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没有明确提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而是敦促各方保持克制,这种模糊的立场就已经显示出印度在台湾问题上的微妙心态。
之后印媒更是直接放话,声称在台湾问题上印度将发挥关键作用,这背后无疑是印度想要通过介入台海事务,提升自身国际地位的野心在作祟。
【印度的“自信”来源】
美国推行印太战略遏制中国在亚太影响力,视印度为关键一环。
2023年莫迪访美受拜登隆重接待,双方高层会谈,美支持印在国际事务发挥更大作用,印借此增强话语权,有底气插手台海问题。
并且美印合作紧密,联合军演规模范围扩大,军事技术转让与装备采购合作多,印获先进装备、共同开发项目,自觉军事力量增强,能在台海施加影响。
除此之外,美国还推动合作,鼓励企业投资,印欲吸引外资,双方相互依存,印以为与美站一起能获经济利益、增加发声分量,敢对台海问题指手画脚。
近年来,印度经济有增长,据世界银行数据,其GDP总量上升成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且增速较高,部分印度人认为其经济强大,能影响台海经济格局。
军事上,印度扩充军备,自研如“光辉”战机等,外购如S-400等,军队规模大。
但印军武器“水土不服”,自研周期长、性能差,外购难维护、难成体系。
外交上,印度奉行“战略自主”,在大国间游走,举办重要活动提升影响力,自认为能在台海当“调解者”,实则其国际影响力有限,外交多为短期利益,难起关键作用……
【台湾与乌克兰:本质天差地别】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基于历史、法律、文化和国际关系准则的事实。
而乌克兰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是联合国承认的国际社会成员。
俄乌冲突是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尽管冲突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地缘政治和民族等多方面因素,但这与中国内政性质的台湾问题有着本质区别。
印媒将台湾与乌克兰相提并论,完全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挑战,这种言论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台湾地缘政治围绕中国,是中国核心利益核心,它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进出太平洋重要门户,对中国海洋安全、贸易通道及战略安全意义重大。
军事上是第一岛链关键环节,掌控台湾对维护中国战略利益、突破海上封锁作用重要。
经济上,台湾地区与大陆紧密相连,是中国经济重要部分,并且台湾问题关乎中国统一、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
乌克兰处于俄欧地缘政治博弈中心,是双方缓冲地带,对俄战略地位重要,关乎其西部安全屏障和地缘政治利益,北约东扩欲将乌纳入势力范围。
俄乌冲突有复杂国际势力角逐和地缘政治博弈,与台湾问题地缘政治背景迥异,印媒不当类比很荒谬。
【印度所谓“关键作用”的荒诞设想】
要知道,马六甲海峡是中国“海上生命线”,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间,是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关键通道,超80%中国石油进口等依赖此航道。
印度妄图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封锁海峡,不切实际,中国海军发展迅速,在舰艇等方面远超印度海军,在海峡附近有军事存在和影响力,可威慑印度。
马六甲海峡是国际公共航道,沿岸国家与中国合作维护通航秩序,印度封锁将遭反对抵制。
中国有反制措施,能源运输推动渠道多元化,拓展海上运输路线;军事上有能力反制;还可通过外交施压让印度放弃危险想法。
印度军方一些人幻想在台海战争中军事介入,使中国陷入“两线作战”困境,这种臆想同样不切实际。
他们设想在台海战争中,如果解放军处于劣势,印度就趁机侵略西藏,同时封锁中国的石油航线。
而印度自身存在诸多军事能力短板,根本无法实现这一设想。
而且印度自研武器发展缓慢,“光辉”战斗机、“阿琼”主战坦克等自研装备性能不稳定,难以在实战中发挥有效作用。
【印度此举的真实意图剖析】
印度国内问题棘手,经济上的贫富差距悬殊,据《2022年全球财富报告》,50%底层民众仅拥有6%总财富,首富高塔姆・阿达尼净资产1346亿美元,差距致社会矛盾尖锐。
就业严峻,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滞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高,制造业仅15%,青年失业率高,影响生活与社会稳定。
社会层面,多宗教并存,宗教冲突频繁,如2024年2月北阿肯德邦拆除引发冲突,破坏和谐稳定。
面对矛盾,印度政府有执政压力,通过在国际热点(如台湾问题)发声转移民众注意力,此举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还可能引发反感、损害自身利益。
并且印度自独立以来,一直怀揣着成为“有声有色大国”的梦想。
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曾说:“印度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要么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彻底销声匿迹。”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印度积极谋求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其中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其重要诉求之一。
印度入常之路坎坷,2005年申请后多次被否,国内宗教、地区矛盾等问题影响其国际形象与支持度,外交立场行为也致支持有限,如印巴争端使巴及其盟友反对印入常。
在此情形下,印度试图在台海问题表态提升国际地位,认为能显示大国担当、吸引关注与增加话语权。
但这是投机,忽视台问题敏感复杂及自身影响力局限。
国际社会对国家的认可取决于综合实力、责任担当与对国际规则的维护。印度若想提升地位,应解决国内问题,靠实际行动获尊重认可,而非投机刷存在感……
【结语】
印度媒体关于台湾问题的言论如荒诞闹剧,充斥荒谬幻想。
台湾问题与乌问题本质不同,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印在台问题上的设想如封锁马六甲海峡、军事介入“两线作战”等是空中楼阁,暴露其军事短视幼稚及对国际规则的漠视。
印度应认清现实、回归理性,摒弃错误幻想与判断。中印本应友好合作,若印继续错下去,将损自身利益、破坏地区和平。
希望印尊重中国主权,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停止错误言行,推动中印关系健康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在2022-08/06关于《印媒关注印度政府沉默应对台海局势,专家:是其基于现实的一个选择》的报道
上观新闻在2025-03-12关于《国台办: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有本质区别》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