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凌晨结束的一场南美区世界杯预选赛中,乌拉圭客场0:0战平了玻利维亚。
由于本场比赛未能取胜,目前排名南美区积分榜第七位的玻利维亚本届世预赛的最高积分已经不可能超过榜首球队阿根廷目前所持有的28分。这也意味着阿根廷即使输掉本届世预赛接下来的所有比赛,他们也不会掉出南美区前六的直接晋级区,他们确认获得了2026美加墨世界杯的参赛资格!
阿根廷成为继日本、新西兰、伊朗后,第4支通过预选赛晋级的球队。至此,已有7队获得2026世界杯参赛名额,其他3队是东道主球队(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2026世界杯48个名额分配:
亚足联:8席,1个附加赛名额
非足联:9席,1个附加赛名额
中北美及加勒比海足联:3席,3个东道主(美加墨),2个附加赛名额
南美足联:6席,1个附加赛名额
大洋洲足联:1席,1个附加赛名额
欧足联:16席
国足全胜也可能出不了线!
你认为国足能将悬念延续至最后吗?
在25日进行的2026美加墨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8强赛C组比赛中,中国队坐镇杭州主场0:2不敌澳大利亚队。由于同组印尼队在稍晚结束的另一场比赛中1:0击败巴林队,形势变得对中国队非常不利。进入算分形态的国足,又一次站在了熟悉的悬崖边上。
3月25日,中国队主教练伊万科维奇(前右)与球员在比赛后。图据新华社
按照规则,本组前两名可直接晋级世界杯决赛圈,三、四名将获得参加附加赛的资格。目前8轮比赛过后,日本队已锁定小组头名位置,提前晋级。澳大利亚队以13分排名第二,确定不会跌出小组前四,至少会占据附加赛席位。
其余四支球队,理论上都至少有晋级附加赛的希望,但也均存在出局的可能,其中形势最差的是中国队。目前国足以两胜六负的战绩,在小组中垫底。
根据赛程,18强赛最后两轮将于6月举行,中国队将客场对阵印尼队、主场迎战巴林队。即使国足最后两战全胜,积分最高只能达到12分。在此前提下,理论上本组可能出现5支球队积分不少于12分,届时净胜球将成为左右争四结果的关键因素。
由于首战0:7不敌日本队而挖下大坑,国足净胜球统计不占优,-13的数据同样是小组最后一名,因此在积分相同时处于劣势。
对当下的中国队而言,球队不仅要正面击败印尼队与巴林队,还要通过这两场比赛捞取尽可能多的净胜球。一旦国足在下场对阵印尼队的比赛中有失,则将提前和美加墨世界杯说再见。
国足由于净胜球的劣势在小组中排名垫底
主帅声音
伊万的烦恼,国足的无奈
在输给澳大利亚队的当晚,伊万又抱怨了。一个很刺耳的声音,就是对部分现役国脚在联赛中出场时间不够的遗憾。他甚至还公开点出了几个人的名字:杨泽翔、汪海健、李磊、张玉宁、徐皓阳、拜合拉木……等等。
有人说这是伊万在为两连败而“甩锅”。这话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说对,是在于虽然这些国脚在联赛中貌似久疏战阵,但大多数人可是从3月3日就开始前往国家队报到,即使是准备第一场客战沙特,满打满算也有17天时间。正常情况来讲,这17天足够伊万可以调配阵容,磨合队伍,焉有怪罪俱乐部之理?
可要说不对,伊万的确是一肚子苦水。这些球员来到国家队后,竞技状态参差不齐,期间还有人要兼顾亚冠,想要调整到同一水准本身就勉为其难。而在长期集训背后,国家队又没有太多热身赛可踢。虽然3比1拿下科威特一度振奋人心,但看一看18强赛B组的格局,科威特今晨又以0比1不敌阿曼,8战过后只得3分小组垫底,整体表现堪称18强赛最差鱼腩。
实际上就在本期集训前,一位老国脚就和记者曾探讨过这个问题:与科威特队的热身赛意义何在?大意是,一从实力上来讲,科威特与沙特、澳大利亚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这样的教学赛完全起不到模拟对手的作用;再有就是从场景上分析,对阵科威特时,中国队借助实力上的一些优势,想必会是主导战局、攻势更盛,可当面对沙特、澳洲时,那就换成对手控制局面、占据主动,而场景下的差异以及巨大差别,势必会影响到球队技战术风格的实施,比赛困难程度届时也不一样。
结果如这位老国脚一语成谶,国家队在面对科威特时如猛虎下山,可等到正式比赛对阵沙、澳,大多数队员则完全不在状态,甚至这两场二番战的场面,还不如之前在大连的憾负、在阿德莱德的反胜为败。虽然昨日比赛后半段塞尔吉尼奥、王钰栋的出场,一度让人看到希望,但也必须承认的是,两球领先的澳大利亚人主动回收、主打控球,是比赛走势发生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这也是波波维奇带队的一贯风格,遥想11年前带领西悉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问鼎亚冠,他正是依靠防守反击外加实用主义一黑到底。
显而易见的是,在两次与波波维奇的斗法中,伊万输得相当彻底。可他也自觉是有苦难言,在5外援政策的大背景下,大批国脚在联赛中踢不上球,国家队2025年迄今的两期屯兵,期间又只有一场热身赛可踢,光靠依靠长期封闭集训,显然难以做到事半功倍。实际上,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中,年初海口集训本无任何必要。相比同时期的乌兹别克斯坦、约旦等队满世界找对手打比赛,中国队当时的静态化备战,几乎没有任何实战功效。相反,不少国脚因缺席了俱乐部的前期冬训,在地方队的主力位置还受到了影响。
而等到新赛季两轮中超战罢,又提前半个月开启世预赛备战,国脚们在长期只有训练、没有比赛的情况下,自然就是状态全无。可现在回到俱乐部呢,阔别地方队近一个月之久的他们,又有什么足够的资本争夺主力位置呢?毕竟在5外援的背景下,中国球员(国脚)在俱乐部的位置,就是在逐渐边缘化,就是在打副手。现在倒好,长期又远离俱乐部的环境和体系,地方队教练又怎能对你过分高看?
如此来看,这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国脚们在俱乐部踢不上球,然后赴国家队长期集训,而长期集训的背后,是缺少实战演练的现实,再回到俱乐部,又要面临远离体系后的适应烦恼……所以,我想伊万之所以在发布会上如此表态,恐怕真不仅仅是为了吐槽,在世预赛进入到生死关头之际,3月份的两场败仗,已经给他发出了足够的警示。
可惜的是,等到6月份对阵印尼前,中国队又要重新仿效3月份的长期集训,提前近半个月组队集训。且不论届时国家队又能约到什么成色球队热身,那些“问题球员”能否伴随联赛的深入,在俱乐部踢上比赛?恐怕仍旧是一个很大的疑问。而区别于此次备战周期,届时中超队也没有征战亚冠的机会,例如沪上双雄国脚们对于洲际大赛的强度体验,肯定也要比3月份有所下降。
也正因此,面对6月两场决战,我们也只能由衷地希望国家队届时的人员配置更为齐整,比如蒋光太、朱辰杰等伤号的回归,还有王上源的解禁,甚至还包括最强火力武磊的驰援,这些对于中国队来讲都很关键。毕竟在遭遇第二个三连败之后,中国队已经是毫无退路,但在举全国之力豪赌附加赛之际,我们也应该有必要地审时度势一番:到底在组织6月份备战过程中,应该如何做到合理、科学、有序和规范?
3月25日,中国队球员谢文能(下)与澳大利亚队球员刘易斯·米勒在比赛中拼抢。图据新华社
球员声音
桑尼:王钰栋是中国队的积极因素
赛后,现场看望比赛的新加坡门将桑尼点评了国足的表现,他认为王钰栋会有光明的未来。
桑尼说道:“我看了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比赛,很遗憾中国队没有拿到想要的结果,但是中国队还有两场比赛,客场对印度尼西亚,主场对巴林。我希望这两场比赛能成为中国在下一场资格赛中的动力,这场比赛中有很多积极的东西,尤其值得赞扬的是中国一直战斗到最后,我看到的一个积极因素是王钰栋,我认为这位球员很特别,非常年轻,我认为他在这里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我刚才和他父亲谈过了,他为他的儿子感到骄傲,我希望能看到王钰栋今后更多为中国队效力,我希望我会再次来支持中国对巴林的主场对抗。”
网友评论
名记点评
王勤伯:远看国足,就像一群没吃饱饭的人
持续关注中国男足,会不由自主地陷入各种人员安排和技战术的讨论,例如应该用双后腰还是单后腰,阵型该选442还是433。然而,如果带着一定的距离感去观察,就能发现这支中国男足的一个致命弱点:身体对抗能力严重不足。
从整场比赛来看,中国队控球率达到48%,射门次数12比7超过澳大利亚,射正次数1比2稍逊。但足球比赛不是拳击点数赛,澳大利亚在开场前30分钟占据了绝对优势,这足以让他们带走3分。中国队唯一的遗憾是没能打进一个安慰球。
如果把问题归结于主力伤停或阵型安排,可以拿客场1比3输给澳大利亚的那场比赛做对比。那场中国队拥有蒋光太、王上源等球员,采用了442阵型,但控球率仅27%对73%,射门次数7比18,被对手完全压制。防守并未因此更稳健,区别仅在于那次把握机会打进了一球。
实际上,两场比赛的结果差异也与澳大利亚的比赛态度有关。澳大利亚主场时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压迫,而在杭州,上半场取得2球领先后,下半场明显有所放松。
观察澳大利亚的进球方式,两回合交锋其实在重复一件事:用身体反复发动冲击。中国队的丢球看似花样百出——定位球、远射、禁区内射门、门将失误……但仔细分析进球前的局面,始终离不开一个模式:澳大利亚的冲击和撞击让中国球员顾此失彼,要么前后脱节,要么盯人漏防,要么禁区内对脚完败,要么门将出错,中国队在丢球前是极度凌乱的状态,是疲于奔命的节奏。
毫无疑问,许多人会倾向于从人种角度理解澳大利亚的身体优势,但别忘了,上届世界杯预选赛中,日本曾双杀澳大利亚,且在控球等数据上完全占优;而技战术风格与日本不同的韩国,近两次对阵澳大利亚也取得了胜利。
问题根源究竟在哪里?由于现在的中国国家队不是集训制,问题更多还是与联赛水平和青训体系有关。中超联赛向来不乏动作粗野的球员,但在身体与体能的对抗强度和烈度上,完全缺乏培养球员形成良好比赛习惯的基础。
青训体系则是昔日专业体制解体后长期未解的难题。像克罗地亚这样人口仅300多万的国家,却能持续产出优秀球员,关键在于足球运动和青少年比赛体系非常普及,足球是许多男孩成长中的重要部分,身体条件出色、适合竞技运动的孩子往往都尝试过足球、篮球、水球等项目,这样自然很方便集体项目收获好苗子。
而中国足球的现状是,许多身体潜力不错、适合从事竞技运动的孩子,要么因学业等原因放弃接受长期、系统的体育培训,无论是足球、篮球还是排球;要么进入足球学校的孩子并非因潜力出众,而是出于兴趣,有时甚至只是家长的兴趣。这类孩子经过长期培训,或许能踢得有模有样,但仅限于业余水平,因为他们未必具备高水平竞技体育所需的身体素质。
实际上,中国男足目前在国际赛场的表现,给人的总体印象恰恰就是,这支球队很多球员的个人能力仅仅略高于业余。他们整体上不具备高水平竞技体育要求的素质,无论脚下技术还是整体战术能力,但最关键的是,缺乏身体和体能的对抗能力。
一个人口大国却挑不出11名好球员,这句叹息演变至今,范围更缩减为:一个人口大国,竟挑不出11名身体条件出色的球员。从这个角度看,道理其实很简单:中国足球的底层逻辑,或者说基础建设,不是学日本、学韩国、学巴西、学德国,而是如何吸引本国身体条件出色的孩子来踢足球。有了这样的基础,才可能打造高水平的联赛,才可能让国家队选出11个出色的球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编辑 孟猛 综合 新华社、光明网、环球网、体坛网、大皖新闻、中国新闻网、网友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