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杀已成为以色列的立国之本,六亲不认
犹太法典有言:“如果有人来杀你,你就先杀了他。”这种采取一切极端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本能,深植于以色列的基因中,造成以色列除了多项武器技术全球领先外,还有一种手段令世人侧目,那就是定点清除。
近来这种文化愈演愈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公开宣称:“暗杀一名哈马斯或真主党领导人导致的平民伤亡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因为这是无法避免的,只要能减少以色列人的伤亡,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果放在20年前,以色列还成立有专门的调查委员会在行动前评估,暗杀一名哈马斯领导人时导致的平民伤亡是否可接受。委员会认为一旦平民伤亡人数超过14人,行动就应该被否决。
现在这个调查和评估已经交给军方自行判断,以色列军方大幅提高了伤亡评估的限额,认为消灭一名哈马斯初级人员,最多可以杀死15或20位平民,而如果目标是哈马斯高级官员,可在暗杀一名指挥官时杀死超过100位平民。
所以在最近的巴以冲突中,以色列在加沙的战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驱赶巴勒斯坦平民开路,将老人绑在装甲车上防止路边炸弹,枪杀出现在战区的任何平民……
面对全球舆论指责,以色列军队一声不吭,照样我行我素。这背后原因是以色列军队对加沙的袭击制定了两项指导原则:第一项是“无伤亡原则”。该原则规定,任何出现在以色列士兵范围内的巴勒斯坦人都可以视之为危险因素,为了优先保护以色列士兵,允许他们射杀这些人。不愿开枪的士兵反而会遭到训斥,你这是把自己和战友置身危险中;
第二项原则是威慑原则。该原则规定以色列军队就是应该蓄意袭击平民场所、难民营等,以达到威慑哈马斯的目的。以色列曾为了消灭加沙的指挥官穆罕默德·戴伊夫,多次发动空袭,目标还是自己划定的“安全区”和难民营。轰炸完后面对滥杀无辜的指责,以色列毫不掩饰地说:“我们故意划出安全区,这是我们引蛇出动的策略,目前虽然没有信息表明是否达成效果,但为了消灭哈马斯,一切这样的尝试都是可行的。”
以色列军队国际法部门的一名军官更是坦言:“我们的目标不是束缚军队,而是赋予它新的取胜方法并合法应用,一切手段消灭风险,让我们活得更久。”
所以在这样的规则和法令下,以色列实施暗杀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从上世纪70年代的14起,上升至本世纪头十年内的150起以上,再到一年以内哈马斯高层和真主党领导层的灰飞烟灭。
暗杀真能解决问题
以色列暗杀名单的献祭者有大名鼎鼎的哈马斯政治领导人谢赫·亚辛、阿卜杜勒-阿齐兹·兰提西,或其军事领导人叶海亚·阿亚什、萨拉赫·谢哈德的暗杀……根据最新的统计,2023年10月开始的新一轮巴以冲突以来,已有至少11名哈马斯政治局成员被以色列暗杀,名单是:
- 伊斯梅尔·哈尼亚:哈马斯政治局主席。2024年7月31日,哈尼亚在伊朗德黑兰遇袭身亡;
- 叶海亚·辛瓦尔:在哈尼亚丧生后接任哈马斯政治局主席。在2024年11月16日以军对加沙地带展开的一次军事行动中被杀死;
- 萨利赫·阿鲁里:哈马斯政治局副主席。2024年1月以色列用无人机袭击了位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的哈马斯办公室,杀死阿鲁里在内的6人;
- 奥萨马·穆扎伊尼:哈马斯政治局成员,2023年10月被以色列空袭杀死;
- 劳希·穆什塔哈:哈马斯政治局成员。2024年10月在加沙地带北部死于以军空袭;
- 马尔万·伊萨:哈马斯政治局成员、哈马斯下属军事组织卡桑旅副指挥官。2024年3月在加沙地带死于空袭;
- 扎查里亚·阿布·马马尔:哈马斯政治局成员,2023年10月在以军空袭中死亡。
- 贾米拉·尚蒂:哈马斯政治局成员,2023年10月死于以军空袭。
- 贾瓦德·阿布·沙马拉:哈马斯政治局成员、经济部门负责人,2023年10月在以军空袭中死亡。
- 萨拉赫·巴达维尔:哈马斯政治局成员,2025年3月在以军空袭中死亡。
- 伊斯梅尔·巴尔胡姆:哈马斯政治局成员,2025年3月在以军空袭中死亡。
以上这些空袭都是以色列军队的定点清除。以色列人一直认为暗杀有助于提振士气,效果最佳,虽然任何人都可以被取代,但毕竟这个世上没有几个人能取代拿破仑那样的人物。同时以色列相信暗杀比发动全面战争要“划算”,投资小回报大,美其名曰还可以挽救加沙无数士兵和平民的生命。
但实际上以色列搞了这么多年的暗杀后,效果并不好,反而让哈马斯搞出了一个“阿克萨洪水”行动,用民兵重创了以色列正规军,开创了世界战争的先河。而且如今的国际形势,除了美国力挺以色列以外,其他国家对以色列的暗杀行为都是一片谴责,以色列更是被整个阿拉伯世界仇视。
还有巴勒斯坦的激进组织不是只有哈马斯一个,只不过哈马斯闹腾得最凶,名气最大罢了。哈马斯倒下,还会有其他组织站起来,加沙并不会就此消停,比如巴勒斯坦的法塔赫,道理如同我们以前学的诗词“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而无论哪个组织上位,他们都不会改变对以色列的策略,因为双方已经打成了国仇家恨和血海深仇,任何一个组织想上位,想获得加沙人民的支持,就必须高举反以色列的大旗。
再说回哈马斯,被暗杀而死的人多,但哈马斯组织内部想上位的年轻人更多,名利之下他们不怕死,信奉“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就像铜锣湾大哥一样,还有巴西的罪恶之城,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些哈马斯大佬不断身亡,以色列的情报为何如此准确,搞不定就是被小年轻故意出卖的,或者趁着空袭杀了嫁祸以色列,以色列出于证明自己而照单全收。待哈马斯的这些少壮派掌权,没了内斗,到时就够以色列受了。
加沙的哈马斯不会这么容易被以色列打掉的,哈马斯可不缺人,真正缺的是枪炮粮食,偏偏阿拉伯国家富得冒油不缺这些,免费给枪给炮给粮给钱,就一个要求打以色列,利用加沙进行代理战争。
现在的以色列看上去得势,实际上苦不堪言,战火烧到自己国土,朝不保夕,大量以色列百姓移民欧美,经济一路下滑,而且陷入四面楚歌,和加沙、黎巴嫩交火,与胡塞武装火拼,还和伊朗时不时的擦枪走火。
但以色列还真不敢和伊朗打起来,双方互相忌惮,伊朗是阿拉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可不是黎巴嫩和胡塞武装这些草台班子可比拟的。目前最高兴的也是伊朗,只用出点钱就把以色列给牢牢拖住了。
大国格局
总体而言,暗杀虽然能一时打击敌人,但毕竟属于“下三滥”的手段,终究做不到“得道多助”,容易失去民心。这就是当年中共地下党在上海和国民党斗争,从来不搞暗杀之类的恐怖袭击和色诱之类的非常规手段。因为斗争的目标是推翻对手的整个体系和组织,而不是消灭个人,暗杀敌方头目不仅不能达到斗争目标,反而会引起社会反感并影响斗争方向。
简单一句话,这就是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