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反套路的“全员恶人”剧如何叩击现代人心灵

2025年开年最受争议的古装剧《雁回时》,以“全员恶人”的设定和“黑莲花”女主的复仇叙事,掀起了一场关于家庭、权力与人性的深度讨论。这部剧摒弃了传统古偶剧的玛丽苏套路,用凌厉的笔触解构家族神话,将观众带入一场充满算计与挣扎的人性试炼场。


一、家族裂痕:伪善面具下的权力游戏

庄家表面是显赫世家,实则暗藏权谋与背叛。剧中每个角色都带着双重面孔:父亲庄仕洋以“慈父”之名行伪善之实,用一盘象征虚假父爱的绿豆糕操控女儿庄寒雁的情感;母亲阮惜文为保护女儿被迫成为“悍妇”,却以自毁式的隐忍策划家族覆灭;姨娘周如音笑里藏刀,借“赤脚鬼”传说将庄寒雁推向深渊。

家族成员间的算计,映射了传统宗法制度下亲情的异化。正如剧中阮惜文所言:“庄家一个个面慈心善,全都是吃人的恶鬼。”这种对家族关系的解构,直指血缘纽带背后的利益交换,引发观众对“家是否为避风港”的深刻反思。


二、复仇与救赎:黑莲花的破局智慧

庄寒雁的复仇之路堪称“反套路”典范。她并非传统宅斗剧中以牙还牙的“爽文女主”,而是在复仇中不断追问自我身份:

1. 以智破局:她借道士反咬周姨娘、染天花反制庄语山,看似步步紧逼,实则意在揭露家族虚伪本质。

2. 情感博弈:她对父亲的复杂情感(从渴望父爱到识破伪善)成为推动剧情的关键矛盾。

3. 跳出宅斗框架:当发现家族问题的根源是庄仕洋时,她借科举舞弊事件将家丑上升为国事,引入外部权力瓦解内部结构。


这种“破圈式复仇”不仅颠覆了传统宅斗逻辑,更揭示了权力斗争的终极法则——真正的胜利在于规则的改写而非局内缠斗。

三、母女关系:爱与恨的共生体

阮惜文与庄寒雁的母女线是全剧最撕裂也最动人的篇章。阮惜文为护女自断双腿、忍辱蛰伏十七年,却因复仇计划与女儿产生激烈冲突。庄寒雁拼死救下全家,并非出于圣母心,而是不愿失去刚感受到的母爱。这种“以救赎阻断复仇”的悖论,将东方家庭中常见的代际牺牲与情感绑架刻画得淋漓尽致。

剧中高潮段落,阮惜文含泪道出真相:“打断我的腿,把女儿送走,都是庄仕洋的手笔。”这一刻,观众看到的不仅是母女和解,更是一个女性在父权压迫下的觉醒与反抗。

四、社会隐喻:现代家庭困境的镜像

《雁回时》的野心远超宅斗框架,它通过庄家的崩塌,叩问了当代社会的核心议题:

原生家庭之痛:庄寒雁对“家”的执念,映射了现代人对亲情归属的普遍焦虑。

权力与道德的对撞:庄仕洋的伪善面具,揭示了职场与家庭中“表演型人格”的生存法则。

女性觉醒的代价:阮惜文与庄寒雁的挣扎,呼应了当代女性在家庭与自我之间的艰难抉择。


五、艺术突破:古偶剧的“去糖化”实验

该剧在制作上同样颠覆传统:

1. 视觉美学:张艺谋监制的镜头语言充满隐喻,如用密道象征家族隐秘,以光影对比映射人物内心。

2. 人设创新:男女主傅云夕与庄寒雁的关系摒弃“恋爱脑”,演绎利益同盟与情感博弈的复杂张力。

3. 叙事节奏:平均每10分钟一次反转,将悬疑感与人性探讨深度融合。


一部叩问时代的“人性启示录”

《雁回时》的成功,在于它撕开了传统家族剧的温情面纱,将人性的幽暗与光辉置于极端情境下拷问。当庄寒雁最终选择“救仇人”而非“杀仇人”,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角色的成长,更是一种超越仇恨的生命哲学——真正的复仇,是打破命运轮回的勇气。

这部剧正如尼采所言:“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但它最终告诉我们:在深渊中点亮微光,才是人性最悲壮的救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