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当我跟同学们讲述,雨城区城市鸟类有400余种(全市590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68种的时候,汇报厅里一片‘哇’的声音。”雨城区政协委员、市鸟类保护与观赏协会会长罗向冰在谈及3月20日他受邀参加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生态文明和美与共”巡展开幕式主题演讲时说道。


“我当时很受触动,我们雨城生态环境多好啊,我们要把这些优秀的生态资源宣传好。”罗向冰说。

这是罗向冰第一次走进高校交流雅安鸟类保护与城市观鸟旅游成果。

“刚刚坐到汇报席的时候,说话声音是颤抖的。”罗向冰说。


但是,当他开始讲述人与鸟类的故事时,他说话的语调变得更加沉稳、清晰。当他说到救助鸟儿的场景时,语气更是坚定。当红嘴鸥不惧怕与游客互动,当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在城市中筑巢,当观鸟研学进入学生课堂的照片出现在报告厅时,同学们纷纷感叹:“雨城区真是一块生态宝地!”


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雨城城区内已记录栖居和停留于此的冬候鸟、夏候鸟400余种,包括中华秋沙鸭、灰胸薮鹛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鸳鸯、棉凫、鹮嘴鹬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68种。

近年来,雨城区通过设立鸟类保护站、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等举措,系统改善鸟类生存环境。城区高家坝的雨城鸟岛纳入鹭岛公园“湿地生态景观区”规划,周边170亩生态用地为水鸟提供天然庇护所。2024年,雨城区新记录青藏沙鸻等珍稀鸟类,充分印证了生态治理成效。


在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双命题下,雨城区首创“城市鸟类集中安置小区”理念。

雨城区通过优化绿地布局、保留原生植被群落,为鸟类提供繁衍空间。张家山公园、金凤山公园、桃花岛公园等城市公园、绿地已成为观鸟热门地,迁徙季青衣江畔红嘴鸥、黑翅长脚鹬等候鸟集群栖息。


这种“推窗见绿、出门观鸟”的城市形态,逐步成为“鸟类友好型城市样本”,得到业内专家的广泛好评。

依托鸟类资源优势,雨城区将生态价值转化为发展动能。规划建设多处观鸟体验区,推出“城市观鸟”等相关的观鸟路线,与熊猫文化、茶文化融合形成特色文旅线路。


同时,雨城区不断深化校地合作,与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鸟类本底调查,开发科普课程,为产业发展储备人才,“观鸟+”产业生态圈正加速形成。



▌记者:胡月(部分图片来自观鸟协会)

▌编辑:胡月

▌审核:徐召红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了解更多有关雨城的信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