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港府开放高才通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香港,更有甚者直接开启跨城通勤。与此同时,网上也越来越多关于香港和内地的生活大对比的声音,不外乎围绕着房子,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大事。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除了以上的大事项,有时候生活上种种鸡毛蒜皮小事初遇很让人烦恼,但是长久下来,好像在香港没有这些也不错。

CHANGE

被改变的生活

仔细想想,在香港生活久了,很多的生活习惯都已经被改变了。

首先是点外卖,每次去深圳过关,第一件事就是点外卖,路边等车的时候,先点个奶茶送到下一站目的地,贯彻落实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原则。

KTV小憩的时候,再次打开外卖, 小龙虾生腌烧烤之类的一个不能落下。

去朋友家过夜,半夜饿了想吃夜宵,下楼是绝对不可能下楼的。出门?太难为人了,可以点外卖就能解决的事情,是绝对不可能亲自出门的。



然而在香港的时候,行事风格截然不同,能自己出门找吃的,是绝对不可能点外卖。

一个简简单单加个小班的普通周末,突然需要补充一杯小饮料来振奋同时弥补自己损失的休息时光。

精挑细选了一杯红柚类果茶,少甜少冰,正准备下单付费的时候,突然发现怎么还要额外23块才能满足低消的配送标准。

点两杯谁能喝下,反正我是不行,另一杯也不知道送谁。哎,好吧,这奶茶也不是非喝不可。所以,香港的超贵外卖运费成功劝退了我,动辄需要35+港币的配送费是我不配拥有的外卖,在内地可能最贵才5、6块钱左右,这中间可是隔了6倍的价格。



消费满100才能配送的食物“完美的”超出了预算。又或者需要30-50分钟以上的配送时间,等外卖等到望穿秋水。



更何况以上花费计入计算平台费和包装费,整体算下来吃到嘴的食物比在店能贵至少20%。

因此,在香港外出堂食远比点外卖划算的多。很多嘴馋的时候,打开来三个外卖平台,某K,某D,某F。三个外卖平台轮流比对,看哪个配送费少,哪个平台有优惠券,更多的时候是比对了半天,也没有一个想吃的食物。

怎么说呢,就是没有一个外卖有饭张力。

最后还是乖乖的放下手机,出门去找餐厅吃饭了。



(一份为了融入南方吃菜文化而配上两根菜心的湖南小炒肉)

话说回来,没有外卖的也挺好的,出去找吃的既省钱,又通过走路锻炼身体,还能减少塑料物品的使用保护了环境,真是一举三得!



没有电动车感觉也不错

在香港出行除了地铁巴士,就全是靠腿。(过不过海的打车都超过预算了)

但是走在路上没有电动车横冲直撞,过马路不需要提心吊胆的生活也是安全感满满。

虽然电动车在内地是个很好的交通工具,节省时间也帮助远程通勤的人缩短通勤时间。但是每次去到深圳或者其他城市的时候,从来不敢直接走到人行道的中间,生怕被驶过的电动车刮碰到。



(图源:网络)


即使是路灯过马路的时候也要左看右看,虽然汽车会让你,但是电动车会直接“走你”,我行我素不受交通灯的管制。

所以,香港没有电动车也挺好的,走路放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