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是一篇培训学习心得帖,作者参加了由陕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举办的全省社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与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对“AI思维助力社会组织创新发展”课程深有感触,作者做了自我学习“要点及收获”的书写,现征得笔者同意发布于公众号进行交流分享。

AI思维助力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的

深入思考

在陕西文化强省建设的浪潮中,政府引领、企业助力、社会组织协同、人民群众参与的模式正凝聚起磅礴力量,共同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作为社会文化服务机构,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也对自身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AI思维助力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的课程中,授课老师讲得“AI+银发文化”的理念让我印象深刻。银发文化的核心是尊重与传承,这与我们传播和弘扬地域文化的工作紧密相关。老年人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他们的经验、智慧和独特的生活方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老年群体的艺术创造,还是传统技艺的传承,都是岁月沉淀的珍宝,值得我们珍视。
积极老龄化的理念鼓励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文化活动,这也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我们可以借助AI技术,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如利用AI技术修复和重现陕西民间传统艺术作品,让老年人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和参与文化传承。这不仅能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还能增强老年人的文化自信与社会认同感,促进家庭与社会对老年价值的深度认识与弘扬。同时,组织老年人参与文化活动,让他们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找到自身价值,形成代际间文化传递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推动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宗旨践行与工作拓展

我们机构的宗旨是组织、发动广大青年,并团结文艺界各方人士及国内外友好人士,积极参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通过这次学习,我意识到在践行宗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
加强与青年群体的互动。青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生力量,我们可以通过举办文化创意比赛、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吸引更多青年关注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例如,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大中小学生深入陕西各地,对民间美术工艺、民间音乐、民间戏曲等进行调研和记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保存和传播。预期通过这些活动,培养青年对非遗的兴趣与热爱,为非遗保护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在青年群体中形成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与传承意识,使非遗在新时代语境下得以创新性发展。
充分发挥文艺界人士的专业优势。与作家、艺术家、专家、学者合作,开展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以学术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推动陕西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创新表达。通过艺术创作,如以陕西皮影、西安鼓乐为题材创作舞台剧、动画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更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大众,提升其影响力。预期能吸引更多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关注陕西非遗,扩大非遗传播范围,让陕西非遗文化成为具有广泛认知度的文化符号。

业务工作的深化与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在陕西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开发、展示与传播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整合资源。以西安鼓乐和陕西皮影为重点,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文化品牌。利用现代展示技术,如数字化展厅、虚拟现实体验等,让更多人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通过打造文化品牌,预期能提高陕西非遗在全国乃至国际文化市场中的辨识度,吸引更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关注陕西文化;而现代展示技术的运用,预计将使观众数量大幅增加,使非遗文化的受众群体从传统的小众爱好者扩展到更广泛的大众群体。同时,加强与国内外文化机构的合作,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将陕西的文化推向世界,提升陕西文化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
“非遗”收集与整理
对于各类“非遗”的收集、整理、保护、研究、出版与推广工作,我们要建立更完善的工作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收集到的“非遗”资料进行分类管理和分析,为研究工作提供数据支持。这将提高研究效率,使研究成果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加强与出版社的合作,出版高质量的“非遗”研究成果和普及读物,预期能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培养公众对非遗保护的自觉意识,在社会上形成重视非遗、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
民族传统文化基础教育
在开展以少儿为主要对象的民族传统文化基础教育方面,我们要创新教育方式。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开发趣味性强、互动性高的文化教育课程。例如,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开设陕西民间艺术网络课程,让更多少儿能够便捷地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同时,组织少儿参与文化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参与民间艺术制作等,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预期通过这些举措,在少儿心中播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培养未来非遗传承的潜在力量,从长远角度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产业与演艺活动

在开展群众性的演艺活动,发展文化产业及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方面,我们要注重市场需求和文化内涵的结合。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演艺产品,如以陕西民间故事为蓝本创作的实景演出等。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资金支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演艺产品预期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机构运营和非遗保护工作提供稳定的资金流;同时,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展示陕西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陕西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互鉴,让陕西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绽放光彩。

此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社会文化服务机构,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规范化建设和专业能力,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创新工作方式,为陕西文化强省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陕西秦域文化传播中心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供稿:陕西秦域文化传播中心理事长张燕

编辑:蔡 妍

校稿:胡 妍


陕西社会组织

电话:029-85202629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