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邪门了!”1965年,某地质队在浙江探采矿藏却一无所获,正准备回去却金矿源头水坑,可花了半年都无法抽干里面的水。这是为何?




当年,一支地质勘探队在深山老林忙活了半年,无功而返。一行人准备撤退的时候,在河边清洗工具,做收尾工作。
突然,有一位眼尖的队员,发现水里泥沙混杂着星星点点的亮片,捧起来一看,他惊呼:“这不会是金子吧?!”
大家也都纷纷淘了淘,按他们的经验来看,很有可能附近确实有金矿。
这些小金粒儿,大小在0.5-0.6毫米之间,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他们连忙取了样,给队里送检。
神奇的是,这些金子,还不是沙金,而是经过人工提炼的矿金!
本来,他们来这荒郊野岭勘探,就是为了要寻找天然金矿的,可是眼前的情况让他们大吃一惊:难道有人捷足先登了?
可是,转念一想,如果有人先行发现,又怎么会让金粒流到这小河的下游呢!
后来,大家也顾不得那么多,开始顺着小河的源头找,没想到走到一个不起眼的小水坑时,竟然就到头了。
可是,一位队员拿树枝去探了水坑深浅后,却发现它的面积虽小,但深不可测。
于是,大家找来了抽水机,认为费不了几天的功夫,就能抽干。
可陆陆续续抽了半年,接连坏了几台水泵,都没能把这个小水坑的水给排干。那水流始终汩汩不断,就像一个黑洞一样。
大家直呼太邪门了!




后来没办法,他们只好悻悻地放弃了。
十年后,又来了一组矿队。为了开采附近的银矿,他们直接采用爆破的形式。说来也巧,爆破的位置正好就是10年前的小水坑处。
随着一声轰隆的巨响,水柱冲天而出,喷了三天三夜才见缓和。
一位大胆的队员上前检查,发现这个不起眼的水坑,被炸出了一番新天地!
那里深不见底,分明是一个山洞。这个架势惊动了当地政 府,他们赶紧加派人手,准备和矿队一起一探究竟。
几天的勘探后,他们摸清了山洞里的状况。这是一个深158米,长150米的山洞。众人所到之处,洞壁都是金光灿灿。
专家表示,这里的含金量应该很高,大家所看到的金色石头,叫做愚人金,是和真正的黄金相生相伴的物质。
只要把愚人金带回,切开就能提炼出纯正的黄金。
经检测,这里的含金量非常罕见,最高甚至能达到一吨含几百克的程度。
不过,大家欢喜虽欢喜,山洞里还有一个令人脊背发凉的未解之谜。
原来,他们打开山洞的时候,往里走走,时不时能看到一些人类的骸骨。细数下来,得有一百余具。
这些骸骨并不完整,散落各处,并且有的关节弯曲破碎,似乎是重击所致。




队员们提出疑惑:“有没有可能,这里是某座年代久远的古墓呢?这些人难道是陪葬的?”
可是,这个推测,随着勘探的深入被否定了。因为大伙儿并没有找到放置主棺的地方,而在这些骸骨的附近,还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工具,像簸箕一类的物品。
专家推测这些工具,可能和“烧爆法”有关,也就是一种古老的炼金操作方法。
根据C14检测结果,这个矿洞历经千年之久。而这里死去的人们,应该就是古时候来此勘采的工人,时间可以追溯到明朝。
浙江遂昌当地的史志,有这样的记载:“万历年间,石崩,毙百余人。”看来,这就是明朝年间的一起矿难事故了。
找到了这个线索,专家又接着追溯,发现这个矿洞自唐朝开始,就有人开采了。
而光是唐明两朝的记录,这里就曾被开采30万吨,产出12万两黄金,150万两白银。
这个数目真是惊人,因为换算成人 民 币来看,也价值几十亿了。
苏轼在《赤壁赋》里写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不得不感慨,人类在自然面前,真是微不足道啊。




曾经的宝藏历经数千年,再次重现于世,依然保有生生不息的能力。而我们人类依托自然生存,每个人也只有匆匆数十载的时光。往往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会先来临。
得幸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也别忘了要时时刻刻敬畏自然,保护自然,节约资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