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阳有着这么一处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的旅游景点,在当年却差点被推平,那就是袁林。
这里埋葬着当年民国时期窃取革命果实的罪魁祸首——袁世凯。
在解放之后,毛主席来到安阳视察期间,曾经有人提出建议,应该把这个坟墓给推平,但是遭到了毛主席的拒绝。
那么为什么毛主席会拒绝这个提议?更令人不解的是袁世凯是项城人为什么坟墓会修建在安阳?
晚清的柱子
“我最讨厌这些繁文缛节!”
袁世凯愤怒的将手中的书甩在地上,此时的他还只是个孩子,他还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够成为大清呼风唤雨的大人物。
父母面对着这样的孩子也是束手无策,从小在这样的衣食无忧的家庭中生活,让他养成了一股子叛逆的性格。
父母的想法是让他早日考取一个功名,好光耀袁家的门楣。
可是书架上摆放的那么多书,他却只对《六韬》《三略》《孙子兵法》等书感兴趣。
同时一边看书他还会拿出笔来在纸上画出自己排兵布阵的方案。
老师的评价是:“这孩子不是学习的料,搞不好将来能当个将军什么的。”
果然老师的话很快就应验了,在家人的逼迫下他参加了几次考试,但是无一例外的全都落榜。
这样的情况也深深地打击了他的自信,从此对于科举心灰意冷转头开始从军。
没想到这一从军真让他找到了感觉,当兵之后的他作战勇猛,官职也是一再提升。
军队中的高官看中了这个充满干劲的年轻人,这给了他更多立功的机会。
当年光绪派兵出征朝鲜时期,袁世凯已经是军队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而他也因为有远见有想法,被安排在朝鲜地区驻军,此时的他风头无两。
不仅打退了后期日本军队的袭扰,更是打出了大清的国威。
但是在各方势力的压力之下,最终袁世凯回到国内,但是这并没有挫了他的锐气。
此时的他开始参与各种活动,而当时的一股变法潮流在慢慢兴起。
很快戊戌变法开始了,对整个清廷的冲击非常大,袁世凯也被派去镇压。
已经身经百战的袁世凯处理这种事情自然是得心应手,他采取了暴力手段镇压变法的人群,不久后就平了这件事。
这也让慈禧对他另眼相看,在慈禧的眼中,大清的能人已经不多了,袁世凯绝对算一个。
从这些事情反映出的袁世凯似乎是一个忠心耿耿的重臣,但是现实情况真的如此吗?
从后其他的行为就能看出,他只不过是个两面派,纯粹为了个人利益的小人罢了。
辛亥革命的浪潮掀起后,清政府照例又让袁世凯负责镇压革命。
但此时的袁世凯已经羽翼丰满,不满足这样的生活,并且当时的皇帝身边也没有什么能人,这不正是给了袁世凯一个好机会吗?
走上权力巅峰
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挡,他选择从两个阵营中捞取好处,一边答应镇压一边和革命党人沟通。
此时的他双眼盯着的是皇上屁股下面那个金灿灿的宝座,于是在他的压力下,最终清政府选择了退位。
同时他也下大力气全面镇压革命队伍,在他的强力镇压之下,革命遭遇了很大的阻力。
同时孙中山早就预料到了他会窃取革命果实,所以为了削弱他的力度,将一开始的总统议会制度改成了后来的内阁制度。
但是袁世凯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打击其他的党派,为自己走上权力顶点做准备。
很快在他的操作下,无数的仁人志士被杀害,并且为了寻求外部势力的帮助,他还和外国人合作签署了很多的卖国条约。
在他这样的一番操作之下,已经将权力牢牢地握在了手中。
随后他决定称帝,这样倒行逆施的行为引发了很多人的不满。
但是他丝毫不在乎,穿上龙袍展开了登基大典,不久之后云南的督军蔡锷通电全国开始起义。
在蔡锷的帮助下孙中山的国民革命军也正是开始创立,革命的队伍一呼百应。
袁世凯背弃革命和正义落得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面对着这样的局势,再加上其身体本来就就不好。
很快就一病不起,最终于1916年离开人世,在他死后整个国家陷入了更加动荡的局面。
本来他在的时候,各地的军阀还比较老实,可是他死后,这些军阀们一个个都站了出来,开始争斗都想要当这个乱世的王者。
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正式开始,再此期间涌现出来无数的猛将。
而袁世凯的一生是充满争议的,是非对错是难以评价的,本身评价一个人的难度就很大,况且是评价这么一个影响深远的人物。
而在其去世后,被葬在了安阳,直到建国后,这个坟墓已经显得非常破败。
毛主席到安阳视察工作期间专门前来参观了袁世凯的坟墓,身边的随行人员建议应该把这个坟墓推掉。
但是毛主席笑着摆了摆手:“这个问题还是留给后人吧,这个坟墓留着当做一个反面教材也是很好的。”
就这样,这个坟墓得以保存,如今的袁林已经成为了一个旅游的经典,他见证了一个时代,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反面的教材。
参考资料:
追寻初心 安阳印记|“要把袁坟保护好,留作反面教材”——2021-04-06 08:52·安阳融媒
袁世凯墓——2017-09-30 18:56·琅琊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