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老总与刘伯承两位开国元帅戎马一生,为我国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然而同为我党优秀革命者的两人之间,却有一个长达42年的误会,甚至终身未能解开。这个矛盾使得二人在,长期的共事中一直耿耿于怀。
究竟发生了何事,这个误会又因何会与伟人有关?请各位看官跟随史官一起,去看看那段曾经的往事。
刘伯承与彭老总二人,都出生于19世纪末。一位出生在四川开县,一位出生于湖南湘潭。直至20世纪初,民主主义思想在国内传播,革命斗争此起彼伏。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刘伯承毅然选择从军,投身革命事业。其后的刘伯承先后参加了数次革命,包括护法战争,南昌起义等等具有重要意义的斗争。刘伯承在1927年4月,还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暂编第15军军长。
是我党革命者在国民革命军中,第一个被任命为军长的人。彭老总的革命经历与刘伯承极为相像,并且二人都致力于革命。二人之间产生矛盾误会的原因,是在我军第四次反“围剿”前夕的一些事情。
1932年10月,为了制定应对国民党的反“围剿”策略,党中央在宁都召开会议。党内的一些革命者在会议中,不同意伟人所说的“诱敌深入”方针。并拒绝了伟人提出的,向赣东北方向发展的主张,伟人见此依旧坚定自己的想法。
因为伟人奉行的“游击”战术,在之前的种种战役中,证实了确有效果,并不像他们所说的那样一事无成。但是在一次次的“批评”和“反对”声中,伟人决定暂时退居后方。其后总理被派出,暂时接替了伟人的位置。
这次改变本就使得彭老总心有不满,加之没有支持“诱敌深入”方针的一批人,为了拉拢当时刚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刘伯承,将其推上了军事学校政治委员的位置。刘伯承作为“老”革命者参与了多次战役,本就资历较深。加之有着其他人的支持,从而顺利被推选为战事总指挥。
刘伯承在此之后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详细说明了关于“游击主义”,为何不适用于我军当下现状的分析。并且刘伯承为了表示自己的态度,先行站在了“洋派”的一方。
在经过宁都会议的商讨后,党内最终确定了以对抗敌人“围剿”为主,进而夺取中心城市的战略举措。但是这次宁都会议讨论的结果,不但在军事指挥上给我方造成了困难。也直接成为我方在之后反“围剿”战役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伯承在宁都会议中的所作所为,使得彭老总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峰。因为当时伟人所提出的“游击”主义,在实践中确实取得了不少优秀成果。现在突然来了一个“空降兵”,将彭老总心中原先奉行的战略方针全权否定,还要求放弃原先的想法。转变成一个不知道是对是错的战术,自然而然引起了彭老总心中的愤懑情绪。
有这样“先入为主”的感情色彩在里面,彭老总与刘伯承二人在之后的共事中,自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1933年1月底,蒋介石担任“剿共”总司令,意图将我方主力红军一举歼灭。中央苏区在召开会议后,决定先发制人。在国民党部队尚未预料之时,对南城和南丰两处进行攻击。2月12日晚,我方部队在南丰城外打响枪声,向国民党外围驻地发起进攻。担任国民党中路军总指挥的陈诚,迅速下令调遣部队, 意图将我军合围于南丰城下。
彭老总在看到我军如此的作战安排后大怒,因为国民党一方,驻守在南丰城的兵力远远大于我方。加之南丰境内群山环绕,并有一条由南向北穿境而过的河流,为南丰城形成了天然屏障。兵力本就相差悬殊,加之地势易守难攻,对此处出兵实在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加之彭老总以为此举是刘伯承下发的指令,故而将意见全算在了刘伯承头上。
彭老总不知晓的是,刘伯承对于这个安排也是不赞成的。在后来南丰局势对我方不利后,刘伯承还及时调整了作战方针。但是二人之间本就有一些误会,加之此事之后,便使得二人的误会越来越大。
直至1940年,我方为了破坏日军在华北地区的交通战线,于8月20日晚上发动了大规模的突袭。但由于连续多日的作战,我方部队已经疲惫不堪。并且日军在得知我方进攻后迅速派兵支援,此后双方一直处于僵持阶段。
直至10月下旬,日军冈崎大队派兵,进犯了我方位于黄崖洞的兵工厂后迅速撤离。其后在彭老总的指挥下,我军率领大部队人马,将意图撤离的日军围困于关家垴地区。
彭老总的意思是,我方一鼓作气将冈崎大队消灭于此。但作为一二九师师长的刘伯承却持反对意见,因为日军虽然在人数上不占优势,但是其军事设备较为齐全。加之关家垴此地不利于我方进攻, 日军的其他支援部队已经向关家垴赶来。若是此时强行围攻,那么后果将无法预料。 彭老总也知晓此事,但他依旧认为。若要将冈崎大队放走后,再要对其进行围剿,困难程度就比较大了,故而下令按原计划进攻。
10月29日深夜, 左权率我方突击小队率先出发。但没有料到的是,日军率先将关家垴上的一排窑洞全部打通,在窑洞中筑建了大批机枪阵地。我方在进攻之时,误入了日军的火力网中,致使我方将士伤亡惨重。刘伯承在听闻出师不利后,立即向彭老总建议。及时止损,将部队调离关家垴,再找寻其他地区和时机对冈崎大队合围。
彭老总在和刘伯承的电话中向其说道:“若是此时放弃合围,那么冈崎大队在下山之后,立马会得到援军的支持。那个时候,他们的兵力大涨,甚至会回过头来进攻我方。”刘伯承则一再表示,关家垴地势不利于进攻。我方已经在作战中损失惨重,此战必要暂停。
二人在电话中僵持不下,彭老总一气之下向刘伯承说出了:“如果拿不下关家垴,就撤销你一二九师的番号。”彭老总作为此次战役的总指挥,他下达的命令,刘伯承也不能违抗。
1940年10月31日,关家垴战役以日军援军到来,我方伤亡上千人的结果而只得告终。这次战役后,彭老总虽然也对自己所做的决定表示悔过,但是与刘伯承元帅的关系却日渐僵硬。因为二人从来没有坐下来细谈,致使得误会越来越多。
在后来党中央举行的总结会议中,刘伯承对于我方在百团大战中的种种决策,进行了整理分析。其中不仅说到了自身的一些问题,也不可避免地提到了作为总指挥的彭老总。刘伯承元帅早年去往国外留学,学习了西方的军事思想和理论基础。与“土生土长”的彭老总,在作战方式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虽然刘伯承在意识到游击战的优势后,对于游击战大为支持,还做出了分析报告。但二人到最后,都没有解除误会。
卿思误语损义亲,知透隔碍抚旧尘。吾琴可奏高山曲,心羡伯牙结好音。人生在世误会难免,但一定要及时说清,才不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更大的困扰。各位看官对于二人在革命中所做出的贡献,还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