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1955年的首次大授衔,世人皆知当年发生了不少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此次大授衔期间,很多人主动让衔、降衔,亦是有少数人认为自己的军衔低授了,为此还出现一些争议的声音。例如战功赫赫的钟伟将军、段苏权将军等人,他们皆对那次评衔有一些不同看法、意见。



不过,亦是有极少数人因为疏漏而被低授了军衔的。而一向低调、却战功不菲的谭友林将军就是一个典型,他是所有开国将帅们公认被低授了军衔。

说起谭友林将军之名,或许很多人都不是很熟悉。尽管其名气不是很大,不过他的革命资历、战功却是极高。

谭友林将军是湖北江陵人,于1929年时开始参加革命,次年参加红军队伍。那时候其年龄还小,所以一开始在队伍里担任通讯员、警卫员、宣传员等等职务。

后来随着年龄、实战经验的增长,他开始在前线战场脱颖而出,慢慢成为独当一面的红军战将。1935年的2月时,年仅19岁的他被任命为红6师第17团的政委职务。如此年轻之龄,他便展现出大将风采,可见未来了得。

据悉,那时候6师在卧塔地区包围敌人一个月余作战,而谭友林亦是参与了此次战斗。在僵持中,敌人突然提出要谈判。鉴于当时的情形判断,敌人有可能是要耍计谋,而且敌人点名要找谭友林前去谈判。



尽管危险重重、前路未知,但是为了减少伤亡,哪怕明知可能有诈,然而谭友林却仍旧不肯放弃、丝毫不惧,只要有任何机会亦是不能放弃。于是,他毅然走出战壕同敌人谈判。

结果,当他刚踏步走出战壕时,狡猾多端的敌人立即朝他开枪扫射。幸好谭友林身手矫健、躲避及时,仅手臂中了弹。

后来贺龙得知他负伤,于是就调他到红军大学担任教员,以此方便他养伤。然而当时医疗条件落后,所以他手臂中还有一颗子弹未能取出来。

数月后,由于前线战事吃紧,谭友林又被调到一线部队作战,担任红5师师长一职。在之后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他是带着重伤走完的。那时候他的手臂几乎每天都要挤出大半杯的脓血出来,好几次在长征路上高烧、昏厥。

一直到抵达陕北,他才终于得到治疗。然而彼时的陕北医疗条件亦是有限,之后在贺龙的安排下,他乔装打扮成青年学生前往西安医院做手术,这才取出手臂中长达两年的子弹。由此可见,谭友林将军的毅力绝非一般!

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年代,谭友林将军都立下赫赫功劳,一路担任四野第39军副军长等等职务。建国后,他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役,率第39军打下诸多硬仗、恶仗。特别是著名的“云山战役”,更是打得美骑兵1师溃不成军、落败而逃。

战役结束后,他被调回国内,于1955年时担任东北军军区公安司令员。但是在大授衔时,他却仅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其实以他的战功、资历,至少可以授予中将衔。

为此,萧克、贺炳炎、王震等8位开国将军联名上书,请求为他加军衔。这件事当时影响很大,就连毛主席都忍不住叹息道:“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后来负责授衔工作的总政主任罗帅亲自找谭友林谈话:“友林同志,我向你承认错误,你的军衔确实授低了。”不过,谭友林将军却表示自己一切知足,因此婉拒了改授军衔一事。将军之胸襟宽阔,令世人更为敬佩、感动。后来他还担任了工程兵司令、兰州军区政委等等要职,于2006年的5月22日时在北京去世,终年为91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