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排转室内一年即登顶世界杯,到重伤复出后硬抗李盈莹对角主攻,张常宁的职业生涯始终充斥着“不可能”。如今手握1个奥运冠军、2个世界冠军的她,这个时候也想证明:30岁不是终点,也有可能是六边形战士的新起点。
当有网友盯着她刚打联赛时9分的“寒酸数据”时,而业内人士眼中的却是满满的钦佩:对阵辽宁女排一役,她六轮一传到位率83%、防起重扣率65%,更用3次精准拦网扼杀外援马丁内斯的进攻。这种“让对手绝望”的全面性,恰是中国女排国家队体系中最稀缺的拼图。
更可怕的是她的战术适配度:主攻缺角?她能化身保障核心;接应疲软?她能在右翼随时起跳;少发球强轮?她可发出单场6个ACE球;自由人波动?她能完成多次极限救球!这种“哪里需要哪里搬”的万金油属性,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存在。
刚刚结束不久的联赛决赛的两场比赛,张常宁证明自己仍是“关键分杀手”。在球队比分落后,在二传不知所措,在年轻队员信心受挫时,是她用自己的拦网和进攻稳住阵脚,同时也激发了队友更大的能量。
但隐患同样触目惊心:联赛中为保护膝盖,她扣高已从325cm降至310cm;面对追发球时,横向移动速度下降0.3秒。张常宁比赛经验丰富功底还在,但伤病确实也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