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期,日本媒体对海上自卫队的新一代驱逐舰AESV表现出极大兴趣,并大肆渲染其火力强劲、雷达性能卓越的特点,甚至宣称该舰在这些方面已超越中国海军的055万吨级驱逐舰。

AESV号称排水量超过2万吨,配备128个垂直发射单元以及先进的美国AN/SPY-7雷达系统,这样的配置确实令人瞩目。



那么,这艘被称为“令和版大和”的战舰是否真的能够挑战055大驱的地位?与中国的055相比,AESV在火力、技术及战略目标上又有哪些差异呢?



日本媒体热捧的驱逐舰

从尺寸、火力到技术配置,日本海上自卫队的AESV驱逐舰无疑给人一种庞大且强大的印象。其排水量高达2万吨,比中国海军的055大驱足足多了7000吨。

单从排水量来看,AESV已经在“体型”上占据了明显优势。更值得一提的是,AESV配备了128个垂直发射单元。

相比之下,中国的055大驱只有112个,尽管这一差距看似不大,但并不能完全反映两舰的实际作战能力差异。



AESV拥有众多的垂发单元,意味着它可以携带大量导弹,在防空反导领域具有显著优势。AESV的主要任务是执行海上反导任务,搭载了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提供的AN/SPY-7雷达,并配备了标准-3和标准-6防空导弹。

这些设备的组合让AESV在拦截弹道导弹方面表现突出,号称能够覆盖大范围高空目标,提供强大的防空反导能力。



从这一点看,AESV确实是一艘专注于防空反导的舰艇,旨在保护舰队免受空中和导弹攻击威胁。然而,仅仅依靠128个垂发单元的优势,AESV是否能够在与055大驱的对抗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仍值得商榷。

因为055大驱的任务远不止于防空,它是一款以进攻为主的战舰,除了强大的防空系统外,还具备更强的进攻能力,尤其是在反舰和对陆打击方面。



055大驱的112个垂发单元不仅能发射红旗系列防空导弹,还可以作为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的发射平台。特别是鹰击-21这款末端速度达到10马赫的高超音速导弹,射程可达1000公里,具备极强的打击敌舰能力,几乎无法被拦截。

虽然AESV拥有128个垂发单元,但其导弹主要集中在防空反导领域,尤其是标准-3和标准-6导弹。这些导弹虽然在防空反导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应对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等复杂威胁时显得力不从心。



此外,055大驱的雷达系统和作战系统相较于AESV更具优势。AESV的雷达系统是美国洛马公司的AN/SPY-7雷达,探测距离约为500公里。虽然它在目标跟踪和多目标拦截方面有一定能力,但与055的大型舰载雷达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055大驱装备的是中国自主研发的346B型“海之星”双波段雷达,探测距离超过700公里,能够同时跟踪多个空中目标,尤其在复杂海空环境下表现出色。此外,346B型雷达采用了先进的氮化镓技术,提升了探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使055大驱在面对复杂海空态势时更加灵活高效。

尽管AESV在防空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其在远程打击能力、雷达技术和应对多种威胁的能力上显然无法与中国055大驱相提并论。

那么,火力和技术上的差距是否意味着AESV永远无法在与055的竞争中占据上风?其强大的防空系统是否会成为它的“杀手锏”,还是会被055的多任务体系所压制呢?



AESV的技术依赖与建造成本

AESV驱逐舰作为日本海上自卫队新一代大型战舰,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高度依赖外部技术支持。无论是雷达系统、动力设备还是导弹系统,AESV的关键技术环节几乎都离不开美国或英国的技术援助。

AESV配备了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发的AN/SPY-7雷达,这款雷达号称能够同时追踪1000个目标,探测距离达500公里。虽然它在防空反导任务中表现出色,但在与中国055大驱的对比中暴露出技术局限性。



055大驱搭载的是中国自主研发的346B型“海之星”双波段雷达,探测距离已突破700公里,可同时跟踪更多目标,适应性更强。AESV的雷达技术完全依赖美国制造,这种技术依赖在现代海军舰艇设计中尤为关键。



更重要的是,346B型雷达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氮化镓技术,有效提升了抗干扰能力和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性能。除了雷达系统,AESV的动力系统也是另一个关键技术依赖点。AESV采用了与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相同的MT30燃气轮机,这种燃气轮机以其高效的动力输出为舰艇提供强劲驱动力,但由于其来自外国,AESV在动力系统的控制和维护上更加依赖外部技术。



而中国055大驱则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动力系统,显然具有更大的技术独立性。在导弹系统方面,AESV装备了美国的标准-3和标准-6防空导弹,专注于防空反导任务。尽管标准系列导弹在拦截敌方导弹方面表现出色,但与中国055搭载的红旗-9防空导弹、鹰击-21反舰导弹及长剑巡航导弹相比,AESV在打击能力上显得较为单一。



055大驱不仅能够进行防空,还能实施远程打击,特别是通过鹰击-21这类超高音速导弹,具备强大的远海目标打击能力。不过,AESV的建造成本也是一大难题,每艘AESV的造价高达26亿美元,是055大驱的三倍以上。

即便日本海自具备建造AESV的能力,预算压力也不容忽视。根据目前计划,日本海自最多只会建造两艘AESV。这显然无法与中国海军的055相比,后者已服役8艘,第二批次的055大驱正在建设中,未来中国海军的055数量可能远超日本海自的AESV,形成明显的数量差距。



更为严重的是,日本海自在面对高昂成本的同时,还要依赖外部技术,使得AESV在战略上并不完全属于日本自己的独立作战平台。美国通过向日本出售高端装备,不仅能赚取巨额技术费用,还能在亚太地区推动其军事战略布局,增强在西太平洋的反导能力。

AESV的存在或许更多是为了配合美日防御系统,而非完全服务于日本自身的战略需求。这种外部依赖可能在未来军事冲突中形成弱点,使日本的防御能力更多地依赖他国技术支持,缺乏足够的自主性。

那么,随着技术和数量差距日益扩大,AESV是否能够在未来的海上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还是会因055的强大体系和作战能力而被压制呢?



055的战略优势

当AESV试图借助美英技术提升其防空能力时,中国海军的055大驱展现出更为成熟和综合的作战体系。从设计初衷到实际应用,055的每一项技术都围绕远洋作战和多任务协同展开,使其不仅能在防空反导领域游刃有余,还具备强大的进攻与指挥能力。

055的成功并非依赖于一两项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整个作战体系的协同配合。



055具备强大的指挥能力,可以担任远洋舰队指挥平台,这意味着055不仅是执行单一作战任务的舰艇,更能在战斗中承担舰队指挥、协调空中与海上作战任务,真正实现以一舰之力扭转战局。

055的火力系统不仅限于防空,其搭载的导弹种类涵盖防空、反舰、对陆打击等多个领域,每种武器都具备强大的打击能力。



例如,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射程超过1000公里,末端速度可达10马赫,几乎无拦截可能,使055在反舰作战中占据巨大优势。

截至目前,中国海军已建成并服役8艘055大驱,第二批次的6艘055正在建造中,未来数量可能达到15艘以上。



而AESV的数量仅限于2艘,即使造价高昂、技术先进,也无法与中国055庞大的舰队规模相提并论。在海战中,数量优势往往决定了战略主动权,055的数量优势意味着它能够在关键时刻形成有效的战术阵列,确保海上力量的持续作战能力。



结语

AESV的高昂造价和技术依赖使其在未来海军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中国海军的055大驱不仅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还将通过技术创新和数量优势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尽管日本试图通过大规模采购美国技术弥补差距,但在现代海战中,真正的竞争力并不在于船体大小。日本所谓的“亚洲第一驱逐舰”梦想,或许是时候清醒了。

参考文章

环球网2017年7月10日《英媒:055是中国最强水面战力 雷达比西方更先进》



流行力学2022年9月12日《日本正在建造亚洲最大的战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