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公园的长椅上,一直坐着几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有的拿着收音机在听戏,有的端着保温杯发呆。他们大多有退休金和存款,却时常感慨“人老了钱没处花”。
老邻居张伯,上个月刚把自己一辈子攒的钱转给儿子买房,他自己还穿着领口磨破的毛衣。这让人心里不由生出思考:当我们历经半生的坎坷,到底该如何与财富,平和地相处呢?
01 滋养心灵的钱,胜过十全大补汤
七旬的赵姨在社区国学班开始报名的时候,她的儿女都称她“瞎闹腾”。
不过当她用自己的退休金买回了《庄子》《诗经》,并且在宣纸上抄写“至人无己,神人无功”的时候,她眼中闪烁的光芒竟然比她年轻的时候还要璀璨。
现在她带着自己的老姐妹们一起品茶谈道,把《逍遥游》讲解得非常有趣,就连她的孙辈们也喜欢围着她听那些典故。
这样的情景,就好像陶渊明所说的“勤靡余劳,心有常闲”。
再瞧王叔,成天紧紧地,盯着存款不放,他时常担心儿女会对家产起贪心,所以把存折密码改了,又改先后换了三次。
有一日他忽然因为心梗发作,被急忙送去了医院,这时候才猛地,醒悟过来,银行卡里的那些数字,不管怎样,都换不来病床前的一份真情。
钱财就仿若流水一般,只有滋养了内心,才能变成清泉。
每个月花几百元去学习插花、练习书法,虽说表面上看,起来像是“没什么用的行为”,但实际上却是在时光的一道道纹路中,静静洒下了春天的气息。
02 维系亲情的钱,要花在刀刃上
老同事李姐在去年的时候,动用了自己的养老钱,组织起全家三代人一起前往海南去游玩。
在这个过程当中,她还特意让自己的孙女教她如何使用手机来拍摄vlog。
镜头里,祖孙俩一起追逐着浪花,那阵欢快的笑声,既轻松又愉快,这比任何遗产都还要更加珍贵。
就如同《礼记》中所说的“孝子之养亲也,乐其心不违其志。”这种双向奔赴所带来的温暖,反而比仅仅只是单向地给予钱财更能够深深地触动人们的内心。
却也有街坊刘爷,将自己一生的积蓄全都兑换成了金条,接着把它们藏进了墙缝之中。结果全家为了寻找那些财宝,竟然把三面墙都凿坏了。
这样的闹剧,的确印证了白居易所说的“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这句诗句。
给孙辈买书,实际上不如陪着他们一起读;替儿女还贷款,反倒不如教会他们如何记账。老年人的财富智慧,应该如同春雨一般,悄悄地滋润着万物。
03 传承智慧的钱,方显长者风范
见过最能打动人心的晚年生活,是退休教师周老,凭借自己积攒的钱在社区开办了一座免费的图书馆。
他亲自将《颜氏家训》抄录下来,并且在每本书的开篇,添加了注解。
当孩子们拿着《论语》询问啥叫君子”时他总是亲切地回应:“就如同门口那棵老槐树一样,稳稳地扎根在泥土之中,却一直都想着为过往的行人遮挡阳光。”
这种境界,正如《周易》中所说的,遇到困境时先提升自身修养,境遇顺利时就为大众谋福利
反观某些老人,将毕生积蓄换成了保健品,满屋子的瓶罐,堆成了“续命阵”,不过却不知真正的长生药,藏在那豁达的心胸之中。
钱财终归是身外之物,只有转化为滋养他人的养分,才能够在时光的长河里,泛起那永恒的涟漪。
突然想起《菜根谭》中“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这句话,居然有所领悟:
人生的真正财富,在时间流逝之后,不是体现在银行账户的数字上,而是蕴含在岁月留下的痕迹里。
就像秋树一般,不必执着于枝叶的繁茂,而是只求在年轮里沉淀的智慧,能够荫蔽后人。
别忘了点击下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