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谢罪,不为求得他们的宽恕,因为我知道有些罪过是宽恕不了的……但是,不能因为他有过错,就将他过去为中国革命立下的功劳完全抹杀掉……虽然我和父亲在一起生活不是很久……但是,给我亲情、给我父爱的,也就只有我爸了,我永远忘不了。”
在2013年,林彪的女儿林晓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如是说。
作为一个并不十分出名的历史人物,她曾经有过求学异国的艰辛,有过寄人篱下的窘境,更有过因主持正义而受亲人欺骗、远赴他乡的悲惨遭遇。
当然,也有过因祸得福,却高兴不起来的纠结,而她的一切遭遇,都和自己的父亲有着很深的关系。
林彪的爱情
林彪曾经是人民军队中最为强悍的将军,在黄埔军校时期,他就展现出了独立思考、调度有方的名将潜质,但也显现出了心比天高、不甘人下的枭雄色彩。
因此,作为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始终都不喜欢他这个人。
在毛主席的赏识和提携之下,林彪在红军中的发展非常顺利,在二十多岁就已经成为了方面军级别的高级指挥员。
虽然他有过湘江战役的失利,但是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却大放异彩,指挥了平型关、辽沈、平津等一系列意义重大的战役,而他的婚姻情况,却总是给人讳莫如深之感。
林彪的感情生活其实还是相当丰富的,在上学的时候,他曾经十分迷恋自己的一个学姐,曾经给对方写过情书。
但当时的他年纪太小,体格又太弱,所以学姐拒绝了他;长征之后,林彪又在陕北,结识了当地姑娘张梅,并且与其喜结连理。
不过,一件十分诡异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
林彪在平型关战役胜利后,穿着日本的军衣外出巡查,结果被晋绥军一枪击倒,险些丢了性命。
由于当时的延安没有办法治疗这种伤,不久之后,林氏夫妇就一起去了苏联治伤。
经过苏联医生的诊断,林彪的枪伤打坏了中枢神经,造成了一生都无法恢复的后遗症。
后来他怕冷、怕热、怕风的毛病,就是因此而来,但是,至少在当时,伤情是稳定了下来。
在苏联的后几年,林彪其实是以中国参谋长的身份,帮助苏联人出谋划策。
这一期间,林氏夫妇的感情还是相当不错的,虽然他们一个来自湖北,一个来自陕北,生活习惯和性格都大相径庭。
但是,在感情上还算是和谐,林彪自己并不想学俄语,但是却鼓励妻子去学,他曾经说:“你带好孩子,学好俄语,回国后给我当翻译。”
但是,过分安逸的生活,还是让林彪的心理产生了变化,他背着自己的妻子,去和别的女子亲近,结果遭到了拒绝。
在一些历史资料中曾有过记载,林彪看上了后来成为周总理养女的孙维世,孙维世当时不过十几岁,是个活泼可爱、性格奔放的姑娘。
林彪对她一见钟情,在几次接触后,就提出希望和孙维世结婚,结果,孙维世知道林彪的情况,所以断然拒绝了他。
此事未有过硬的史料证实,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林彪已经变得不安分了,那么自然,对于妻子,他已经难说忠诚了。
而同时,张梅的情况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当时的莫斯科,比陕北自然是要繁华得多,张梅迷失在了形形色色的舞会之中,对于沉默寡言的林彪越来越有意见,夫妻二人的感情,正一天天走向崩溃。
1941年5月,林氏夫妇的女儿林晓霞出生了,孩子本来是夫妻感情的黏合剂,但是林晓霞却在甫一出生,就面临着父母离异的局面。
1942年,林彪的伤情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好转,而国内也正是用人之际,综合考虑之下,党中央决定调林彪回国。
但是,张梅却舍不得莫斯科的繁华,不肯陪丈夫回去,林彪只能长叹一声,自己踏上了归国的旅途,而他们这一分开,人生便失去了交集。
林彪回国之后,认识了女子大学的科长叶群,并很快与其恋爱结婚。
叶群来自福建一个官宦家庭,在1938年进入延安,她的相貌姣好,身材苗条,皮肤非常白净,笑容也很迷人。
按照一些说法,她曾经是所谓的“延安八大美女”之一,当时她的追求者不少,但是叶群心高气傲,谁都看不上,直到林彪的到来。
林彪当时位高权重,又有毛主席的赏识,前途不可限量,在叶群心里,她就是一支“潜力股”,于是便开始刻意接触。
在妻子那里得不到感情慰藉的林彪,自然对漂亮的叶群乐于接受,一段婚姻,就这样被成就了。
而当时,还在苏联的林晓霞,却还在等着父亲的归来,这位出生在异国他乡的孩子,经常能看到别的孩子在父亲的陪伴下,快乐地做着游戏,可是自己的爸爸呢?她是多么盼望着,自己能左手拉着爸爸,右手牵着妈妈,在莫斯科红场上看焰火。
但是,随着一封信的出现,她的愿望彻底破灭了。
另娶他人
1947年,罗荣桓来到了苏联,他来找张梅,递给她一封信,那是林彪的信,其中很明确写着,自己已经与他人结婚,并且有了一子一女,他希望张梅可以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毛病,赶紧找人重组家庭。
张梅看着信,慌张得手足无措,大哭不止,而林晓霞虽然年纪小,但是懂事,她知道,自己的父亲永远也不会再回来了。
这之后,林彪与张梅母女,彻底断了联系,林晓霞和母亲相依为命,在苏联度过了无数个寂寞的夜晚。
她觉得,可能这一辈子就这样了,再也见不到那个已经没有印象的父亲了,然而就在这时,事情发生了转机。
辽沈战役结束后,已经彻底放松下来的林彪,想起了久未谋面的长女林晓霞,出于一个父亲的责任,他派人去到苏联,将女儿接了回来,放在自己的身边抚养。
对林晓霞来说,这是人生的另一大转变,虽然自己从此便离开了母亲,但是父亲的地位非比寻常,她可以得到很多以前得不到的机会。
然而,另一场老套而又让人遗憾的悲剧,正等着林晓霞。
回到国内的林晓霞,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和自己父亲的交流问题,由于在苏联出生长大,她根本不会说中文。
而林彪,则是不会说俄文,他们要想交流,就必须通过会说俄文的叶群来翻译。
但是,叶群这个后母,却是个两面三刀之人,她翻译林晓霞的话时,就会夹杂一些不敬的语言;而翻译林彪的话时 ,则会加一些苛责的东西。
她这样的挑拨,一度让林氏父女的关系相当紧张,但是,随着林晓霞的中文有了起色,叶群的这种伎俩失灵了,父女关系也才算有了改观。
这件事,让林晓霞的心里留下了很严重的创伤,多年之后,她对记者曾经说起过一些往事,并且说叶群是“很坏的后妈”。
此时的叶群,与林彪既是夫妻关系,也是政治伙伴,所以即使林彪发现她捣鬼,也没有惩罚她。
只不过,他明白林晓霞这个孩子可怜,于是给了她更多的父爱,渐渐地,林晓霞对父亲有了更多地依恋。
正如她晚年所说,林彪给了她亲情,也给了她父爱,这种感情,是永远抹不掉的。
长大之后,林晓霞凭借自己的实力,考入了哈尔滨军事工业大学读书,这是新中国第一所综合性的军事技术学校,林晓霞在这里如鱼得水,而正当她憧憬着未来的时候,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风暴开始了。
在那场政治风暴中,林彪作为核心人物之一,以毛主席的思想为幌子,行党同伐异之事,伤害了很多的人。
只要有人被他盯上,就会遭受无穷无尽的打击,有些人失去了地位,有些人失去了工作和权力,甚至有些人失去了生命,而林彪,却对打击别人乐此不疲,经常无中生有地操纵风波。
对于父亲的行为,善良的林晓霞并不认同,当时,哈军工也受到了运动的波及,掀起了一股股的浪潮,大量的老师被“打倒”。
在林晓霞的眼里,这些人都疯了,简直不可理喻,于是在一次大会上,她公开地朗读了一篇自己写的文章,公开反对风波中的一些口号,以当时的眼光看,这不仅是对“副统帅”林彪的一种挑战,更有着极大地政治风险。
恶毒的后母叶群,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她在林彪面前大肆挑唆,说林晓霞是他政治上的反对者。
林彪陷入了沉默,于是叶群斗胆,以林彪的名义,将林晓霞送往新疆的偏远地区,让她在那里自生自灭。
林晓霞的遭遇
某一天,林晓霞被莫名其妙地送上了一架飞机,随着飞机越飞越远,那些押送林晓霞的干部,对她也越来越不客气。
等到快到达新疆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走过来,告诉林晓霞,从此以后,她的名字就叫做“黎明”了,而且从此永远不允许她说“林晓霞”这三个字,早就已经六神无主的林晓霞,只能机械地点了点头。
等到林晓霞下了飞机,眼前的景色让她傻了眼,她来到了新疆大漠深处的某个国防试验基地内,周围一望无际的,全都是黄沙。
这里的物资供应十分有限,而且也不再有林彪的保护,林晓霞在这里,饱受着物资匮乏和精神方面的折磨,度日如年。
更让人气愤的是,叶群还假借林彪之名,给林晓霞写了一个所谓的声明,斥责她在政治上落后。
林晓霞也来了脾气,提起笔来就写了一封信,声明与林彪断绝父女关系,此后,她还多次用绝食来对抗那些看管她的人,并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自由。
林晓霞从1966年8月来到新疆,一直度过了难熬的7个年头,她有时候会被转移安置地点,但总是在祖国的各个边疆,精神上饱受摧残。
后来,她结了婚,生活过得十分清苦,而随着1973年9月13日,温都尔汗的一声巨响,林晓霞的生活再次出现了转折。
根据林晓霞的回忆,从某一天早上开始,她突然就感觉到了异常,那些本来还能对她笑脸相迎的人,却突然变得严肃起来,甚至躲着她走。
她看了当年国庆节的报纸,发现上面没有父亲的名字,她的心里隐隐感觉到,父亲是出事了。
果不其然,很快她就得到了“九一三事件”的具体消息,不过,她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林立衡不同,由于那封声明断绝父女关系的信,她只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审查,但是并未被完全隔离,更没有遭遇太过严酷的报复。
之后的一段时间,林彪犯下的那些罪行,逐渐被予以公开,林晓霞这才知道,原来父亲制造了那么大的灾难,她对那些受过父亲迫害的人,有着深深的愧疚。
但同时,她仍会时时想起父亲,甚至梦见父亲,渴望能够再见到他。
1976年,全国的政治空气变得宽松起来,林晓霞也终于可以自由行动了,在国家的安排下,她进入了国防科委,从事俄文资料的整理工作。
然而,林晓霞却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了道歉上,她去寻找那些受过父亲迫害的老干部和学者,向他们诚恳致歉。
后来她对记者表示,自己知道,一个简单的道歉,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但也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她内心的沉重感减轻一些。
此外,林晓霞还在多个场合,提出要对父亲客观评价的要求,她当然知道,父亲曾经犯过无法原谅的罪过,但是却也反对因为有罪,就否定他的一切。
毕竟在战争时期,林彪所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在她的坚持下,很多历史资料都对林彪进行了客观地评价。
多年后,当她被问及,是否怨恨自己的父亲时,林晓霞回答:“能给我亲情和父爱的,也就只有我爸了,我永远也忘不了。”
林晓霞还曾经表示,自己作为林彪之女,其实是很倒霉的,她的生活和内心,都会感到深入骨髓的苦楚。
这就让她养成了低调生活、尽量不接触社会的习惯,她宁愿自己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当一个小老百姓,或者工人和老师。
普普通通,平平安安,没有虚名,没有动荡,这样的生活,才是她最为向往的。
参考文献:
刘锡军《林立衡不是林家唯一健在的人》
滕叙兖《关于林晓霖的误传》
CCTV网站:《林彪之女:我向受父亲迫害者谢罪》
CCTV网站:《林晓霖评父亲林彪:身上包袱终于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