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下午4点,安庆市立医院11楼,吴芳芳手机屏幕定格在未接通的"医患办"电话界面,身后是呼啸的风声。
生命最后几秒,世界在她眼中定格成窗外的蓝天、手机屏幕上的通话记录、医院冰冷的地砖。。。
"如果这个号不更了,说明我不在了"——96个小时前,她用这条动态向世界发出最后的求救信号。
可惜,直到生命终结,这救援请求也未被响应。
1
一场始于 "拔错牙"的噩梦:3月12日,本该是吴芳芳摘掉"痛"齿的日子,却不料成了噩梦的开端。
CT片子上,错拔的牙齿与智齿手术刀一般锋利地刺痛双眼。
更可怕的,是医生连麻药也未打,生生将牙塞回,还用铁丝将几颗牙连城一串项链。
疼痛如同野兽,撕咬着她的血肉。
"医生,求求你打麻药吧!"
吴芳芳绝望地哀求,换来的只有医生冷漠的一句 "忍着点,牙齿能活"。
仿佛一颗牙的死活,只是他工作日志上一个潦草的注脚。
疼痛只是开始,绝望才是终点:术后的五天五夜,疼痛如影随形。
肿胀的脸、血色的牙龈、冰水润喉、深夜的尖叫。
丈夫心疼地回忆:"她跪在地上求我带她去急诊。"
可急诊医生的答复,却是"回去冷敷"。
投诉渠道层层递进,医院、卫健委、医患办。。。
一个"正在调查"接着一个"请耐心等待",96小时过去,吴芳芳等来的,只有无尽的绝望。
没人在乎真相,没人愿为悲剧负责。
病历在涂改中瞒天过海,投诉信在推诿中石沉大海。
2
压垮她的,不止是钳子和铁丝:自闭症儿子、病重的母亲、缺位的支撑。。。
生活的重担,不知不觉间已在吴芳芳肩头堆砌成山。
儿子的自闭症,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将她的心脏一点点揉碎。
康复训练、异样眼光、无望的未来,十年来,这个女人背负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苦痛。
老母的病床前,吴芳芳像个陀螺般辗转。
医院、家庭、医院,重复着机械而疲惫的轨迹。
哥哥一句"妈妈就全靠你了",不经意间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悲剧:医生缺乏仁心、制度形同虚设、监管漏洞百出。。。
吴芳芳的悲剧,折射出医疗体系里,人性、制度、监管的种种败象。
若医生坦诚错误、若投诉机制高效完善、若有人真诚聆听。。。
吴芳芳或许不会像风中残烛,在绝望中坠落。
一位心理医生曾说:"自杀者大多不是真的想死,只是想结束痛苦。"
那么,为何我们要让绝望者走投无路?为何我们宁愿事后惋惜,也不愿意事前伸出援手?
让温暖化作"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每个人,都是他人生命的参与者。
快递小哥的一声"辛苦"、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倾听者的一次耐心。。。
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成为拯救生命的稻草。
若这个世界多一些爱与包容,或许就少一个"吴芳芳"的悲剧重演。
没有谁的生命应被轻贱,没有谁的痛苦可以视而不见。
让我们从他人的苦难中汲取教训,用善意汇聚成爱的海洋,用行动诠释生命的意义。
或许,温暖就是苦难者最需要的良药。
3
一位自闭症儿童妈妈的留言,让人心碎:"带着这样的孩子,活着已经耗尽全力。社会的异样眼光,排山倒海。"
她说,吴芳芳是她的照妖镜。同是天涯沦落人。
是啊,上天给了这群母亲太多磨难。
而当磨难来敲门,我们能给予她们什么呢?
是电话那头耐心倾听的声音,还是急诊室医生认真对待的态度。
抑或是,少一点冷漠和"别人的人生与我无关"。
人心没那么难触碰,善意也从来不是限量版。
倘若人人愿意敞开心扉,给痛苦中的人一个拥抱。
我相信,吴芳芳不会选择在春天里葬送生命。
医患之殇,不是一方痛哭,一方视而不见。
我们呼吁,医疗纠纷快速响应机制该有了。
别再让"以死明志"成为无助者最后的武器。
善意,理解,换位思考。这些美好的词汇,不该只存在字典里。
每个人都有资格,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让我们从吴芳芳的生命里,汲取一点教训,学会做那个扇动翅膀的"蝴蝶"。
也许有一天,我们的善意能在无形中,拯救一个濒临绝望的灵魂。
我想对天堂里的吴芳芳说:对不起,是这个世界亏欠了你。
但请相信,总有一天,阳光会穿过乌云,温暖会驱散寒冷。
那时,再没有疼痛和泪水,只有爱和希望,永远陪伴。
那个午后,阳光从窗外斜斜地照进来。
空荡的走廊,医患办的铭牌反射着冰冷的光。
风吹过,仿佛还有她呼救的回声,久久萦绕。
感谢您读到最后。这里是罗晓晓说事,点击关注。社会百态、人间冷暖!传播社会信息,传递正能量。
希望可以点个“赞”+“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