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浩源妈妈
今天看到一个观点说:孩子的“自律”不是管出来的,而是“玩”出来的。
搁以前我肯定觉得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自己这些年带孩子才真正明白这个道理。
有时候确实“你替孩子扛住焦虑,孩子就会给你制造焦虑”。
哥哥上小学那会儿,老师都会要求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表”。
毫不夸张的说,我是真不会。自己小时候上学哪有这些事儿。
于是就在各种软件上搜模板。
哎妈呀,原来人家孩子都是这么学习的呀,除了睡觉、吃饭、上厕所的时间,几乎从睁开眼开始一天都在学习。
我一开始也犯嘀咕,真的有孩子能做到吗?
没办法,老师要求,咱就跟着做吧。毕竟谁不希望自己孩子能够从小自律呢!
一开始孩子还算听话,直到二年级上学期,孩子实在受不了了,哭着喊:“妈妈,我不想完成这些计划了,太累了……”
01你越是控制,越容易失控
有育儿专家说:
家长每制定一条规则,就剥夺一次孩子练习自律的机会,你逼出来的‘乖’,会在青春期变成刺向你的刀。
确实,别说孩子了,就是大人每天这样学也未必能坚持得了。
所以,我想试着放手,可心里却有一百个担心:
“别人家孩子都这么学,自己孩子咋就坚持不了呢?”
“被同学落下了咋办呀?”
“初中跟不上咋办呀?”
担心归担心,孩子身心才是第一位呀!我终于还是说服自己,无论老师要求与否,学习计划表以后都不做了。
只要能够按时完成作业,除了在学校的时间,其他时间由他自由安排。
看动画片、玩手机、和小朋友踢足球、捉迷藏……都可以。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自由”,一开始,孩子确实很“放任”自己。
为了能够按时写完作业去玩儿,字迹一片潦草。
我几次想收回给他自由的权利,好在最后说服了自己:不如再等等看。
终于在接近一个月的时候,孩子主动提出“先写作业再看手机”,因为作业太差,老师让他重写,他意识到,这样等于多写一遍,太累,还不如一次性写好再玩。
原来“不管”才是最高级的教育。
当“你必须自律”的绳索松开,孩子反而开始思考:“我应该怎样做才更自由”。
02那些“荒废时光”里,藏着你不知道的顶级学习
《自驱型成长》中有一个颠覆认知的研究:
当孩子自由支配时间时,前额叶皮层(负责规划决策)活跃度提升300%, 而被安排任务时,大脑直接切换成“提线木偶模式”。
- 踢足球让孩子学会团队协作精神
- 捉迷藏让孩子学会思考、等待和观察
- 玩手机让孩子学会了“顶嘴”,他会用自己学习的高效率来和大人谈判手机的实用时间和内容。
风险评估、资源分配、延迟满足、团队协作...这些成年人都欠缺的能力,孩子正在游戏中自学成才。
03真正的自律,从“放手”开始
“放手”不是放纵,而是启动大脑的终极密钥。
有研究发现:
7-12岁儿童每天有2小时以上自主时间,其执行功能发育速度是同龄人的1.8倍。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我们越逼孩子学习,孩子脑子越像生锈的机器的原因吧!
开始我也不敢放手,毕竟孩子天生就是爱玩儿。
可经过30天左右的磨合,孩子不但没有和我担心的那样“废掉”,反而让全家人刮目相看:
作业不用大人督促,自己就能按时、优质的完成;
以前有事儿就哭,现在可以清楚的表达,常识沟通解决等等。
以前经常抱怨孩子不自律,现在想想,其实是大人一直没有给他们自律的机会。
其实,自律就像呼吸,你越刻意控制,越容易窒息。
把方向盘还给孩子,他自会避开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