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3月19日,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在印度新德里参加“瑞辛纳对话”安全论坛时公然叫嚣“中国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并声称正推动印度、韩国加入“美澳日菲小分队”(SQUAD),进一步将该非正式军事集团扩展为地区性军事联盟,构建包围中国的新围堵体系。这一言论瞬间激起地区政治舆论的警觉,也暴露出菲律宾在地缘焦虑下的一系列战略误判。



布劳纳的发言,不仅在外交上极度不负责任,更是军事冒险主义的危险释放。他将印太地区的复杂安全关系简化为“敌我对立”,试图通过强化与美日澳的军事勾连,借助拉拢印度、韩国的加入,为菲律宾在南海争端中谋求“外部武力护身符”。这种思维本质上不是维护和平,而是制造对抗、激化紧张,是小国抱大腿、大国借机会的典型地缘投机。

菲律宾对华的敌意与焦虑源于南海问题,但其一再选择美化对抗、妖魔化中国,而非以外交协商化解争议,是其政策短视的根源。如今又试图引入印度和韩国,把局部摩擦推向地区安全集团对抗的新高度,是对本国国家利益的绑架式外交,也是对东盟整体战略自主的严重背离。

从印度的角度看,虽然其与中国存在边境纠纷,但印度始终维持着不结盟外交传统。尤其在俄乌冲突、中美博弈中,印度展现出明显的战略独立性,不愿被任何阵营完全绑定。布劳纳称“我们有共同敌人”完全是自说自话,印度外交高层迄今并未正面回应是否愿意加入SQUAD,正是对这一提议的冷处理。印度更倾向以“东向行动”政策为主导,深耕东南亚关系、扩大经贸和军售,而非参与激化中美矛盾的军事框架。



至于韩国,更是现实主义外交的典型代表。韩国在外交上虽亲美,却远未到愿为他国南海诉求而与中国翻脸的程度。布劳纳在论坛上的“热情邀请”,对首尔而言不过是一种外交尴尬:不表态则显得冷淡,答应则等于自废平衡。韩国至今未对SQUAD扩容表态,本身就说明其对参与此类带有明显对华敌意机制持高度谨慎态度。

更关键的是,布劳纳所主张的所谓“四国小分队”,实际上就是美方主导下的“迷你版北约”雏形。美军近年来频繁炒作“自由航行”,组织在所谓“菲律宾专属经济区”内联合演训,意在逐步将菲律宾打造为美军在南海的前沿支点。而菲律宾政军高层在对华政策上的高度迎合,只会让国家陷入安全依赖、主权掏空的窘境。

表面上,菲律宾是在“强军备战”,实则是在“借力自危”。靠引入域外力量对抗中国,不仅难以真正提升安全感,反而会将自己变成大国冲突的前线战场。菲律宾所谓的“扩编SQUAD”,说穿了,不过是为美国印太战略提供更强合法性,为其遏华布局添砖加瓦,而菲律宾自身不过是被操盘的“战略棋子”。



菲律宾的做法暴露出其在当前印太局势下的战略焦虑,但这种焦虑不是靠“结盟秀肌肉”来缓解的,而应回归外交与对话本身。更何况,菲律宾试图将南海争端国际化、多边化,其后果只会是地区局势进一步失控,最终自身承受最大的安全与经济代价。

现实早已证明,在印太构建对抗性联盟并非多数国家所愿。中国作为地区最大经济体和地缘核心力量,其外交影响与发展牵动整个区域格局。无论是印度、韩国,还是东盟其他国家,都深知不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而布劳纳所谓“共同敌人”的言论,不过是将地区多元利益结构粗暴切割,最终只会让菲律宾在一场本不属于它的战略博弈中,成为牺牲品。

印太不是战场,更不应是冷战复辟的舞台。菲律宾若一意孤行,把所有国家关系都建构在“遏华”之上,等待它的将不是安全加倍,而是风险倍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