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宜居环境源于地球稳定的气候,而主导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大西洋环流。

洋流为何能对气候产生主导作用呢?简单来讲,大西洋环流是通过在南大洋和远北大西洋之间输送水和热量,来影响整个地球气候运行的。什么是气候稳定呢?所谓气候稳定就是极端天气较少,而极端天气的多少取决于热量分布是否均匀,通过大西洋环流,低纬度地区的海水会被输送到高纬度地区,之后再向南返程流动,在这一过程中就完成了全球的热量交换。



由此可见,大西洋环流稳定,地球热量分布就相对均匀,极端天气就不容易出现,反之,如果大西洋环流减弱,热量分布就会失衡,极端天气就会频发。

现在有个坏消息,根据过往50年的观测数据显示,北大西洋环流一直处于持续减弱的趋势之中,至今已减弱了约15%,这也是近些年来,各地极端气候出现频率增加的内在原因。气象学家分析认为,最坏的情况,大西洋环流可能会在2039年到2070年之间崩溃,失去了大西洋环流的热量调节,全球性气候灾难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大西洋环流一旦崩溃,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欧洲。

荷兰气象学家预测,大西洋环流崩溃后,北大西洋冬季的表面温度将会下降2度,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将会导致欧洲平均气温下降5至15摄氏度。届时,欧洲将会进入小冰河期,进而蔓延到全球。什么是小冰河期呢?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中,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如现在一般宜居,其气候会发生阶段性变化。以冰河期为例,就曾经发生过4次,每一次都会导致生物大灭绝的发生。



当然,小冰河期与冰河期不同,它不会引发生物大灭绝,但同样会对地球环境和生态造成重大影响。

最近的一次小冰河期出现于距今1万多年以前,同样也是因为大西洋环流崩溃而引起的,此次小冰河期持续了大概1万年之久。那么,大西洋环流为什么会减弱,甚至崩溃呢?这可能会令你感到有些意外,这种极寒灾难往往是由极热事件导致的。比如之前的大西洋环流崩溃就与火山爆发及大量甲烷释放有关。而现在的大西洋环流减弱,同样也与全球变暖有着直接的关系。



温室效应影响北大西洋环流主要是通过两种机制来实现的,一是淡水输入,二是海水升温。

海水是咸的,但不同区域的海水盐度并不相同,这种密度差异就是洋流产生的原因。而温室效应会导致格陵兰冰盖和北极冰川融化,大量的淡水汇入北大西洋会导致其表层海水盐度下降,同时,温度升高还会导致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更多的河流径流注入大海,盐度又会进一步被稀释。表层海水盐度下降就是密度下降,于是便难以下沉形成深层水,北大西洋环流的动力就会减弱。



此外,温室效应会导致北大西洋表面海水温度上升,而水温与密度有直接关系,暖水的密度更低,这也会阻碍海水冷却下沉的过程。

于是,表层海水与深层冷水之间的温差变大,导致海水垂直分层增强,阻碍了热量交换,也就抑制了洋流循环。在海水之外,温室效应还会导致西风带偏移,从而改变大气环流,这样一来,驱动大西洋环流的风应力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说,全球变暖与小冰河期并不是相互矛盾的两种说法,前者其实是后者的原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