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最近,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的“网瘾老人”话题中认领起“同款爸妈”:有的沉迷“赚金币”,上网8小时赚回2元钱;有的茶饭不思,刷短视频、看微短剧、听小说直至深夜;还有的不信儿女信主播,跟风下单各种劣质保健品。
随着网络普及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发展,老年网民的数量越来越多。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成了“网瘾老年”,患上了“网络依赖症”,沉迷网络不能自拔。一些网瘾老人整日对着手机、足不出户,不仅有害他们的身体健康,还使他们成了网络虚假信息、有害信息、消费欺诈、电信网络诈骗等的受害者。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触网”,但他们中的一些人对网络并不熟悉。一些老年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弱,分辨能力又低,这让他们更容易跳进各种针对他们的圈套。另一方面,网络本身也意味着诱惑。当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突然展现在老年人面前,那些生活孤单的老年人更容易沉迷于网络,深陷于“网络陷阱”。尤其是留守老人,他们缺乏子女陪伴,精神空虚,就像留守儿童一样,容易陷入“数字沉迷”。某种程度上说,“数字沉迷”折射出老人群体的精神困境。
对此,要为老年人构建一个干净的网络环境,这需要引起相关各方的重视。如网络平台要加强对网络谣言、针对老年人的消费骗局等乱象的治理,重视优质银发内容的供给;相关部门也要积极行动起来,加大对形形色色老年人骗局的打击力度,进一步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更好保护广大老年网民的合法权益。此外,有必要借鉴“青少年模式”,推出针对老年人的专属模式,防止老年群体沉迷网络。
帮助“网瘾老人”戒网瘾,也需要子女对老人多一些陪伴,鼓励老年人多参加适合他们的线下娱乐活动,帮助他们走出家门。用健身、旅游、社交等活动分散他们对手机的注意力。这也需要积极建设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当然,这并非让老年人远离网络,而是要让他们能够与网络保持适当的距离,让网络能够丰富与方便他们的生活。
还要看到的是,一面是有越来越多的网瘾老人需要适度“戒网”,另一面则是目前仍有上亿老年人还未“触网”。两种现象看似截然相反,实则背后指向的是同一个问题,即互联网适老化改造在当前存在的问题。不管是沉迷网络,还是难以“触网”,都是老年人在数字化时代遭遇的真实的困境。所以,帮助老年人更好适应网络生活,需要持续做好移动互联网适老化改造工作。
别让“网瘾老人”困在数字时代。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要等一等老年人,让老年人不落下、不“掉队”,既能跨越“数字鸿沟”,也能跳出“数字沉迷”。要帮助老年人走出“数字困境”,从子女、网络平台、相关部门及全社会,都要能形成合力,让他们更好融入这个社会,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数字时代得到更多善待。供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