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找菲律宾阿姨要抢破头!" 首尔江南区某妈妈咖啡馆里,几位主妇正热烈讨论家政服务新趋势。
据韩国媒体 2 月 15 日报道,随着首尔市政府外籍管家试点项目延长,菲律宾家政人员月薪飙至 300 万韩元(约 1.6 万元人民币),却依然供不应求。这项原本旨在缓解育儿压力、支持女性职业发展的政策,如今却因高昂费用和阶层分化问题陷入舆论漩涡。
2025 年 3 月起,菲律宾管家的小时费从 1.39 万韩元(约 77 元人民币)涨至 1.68 万韩元(约 93 元人民币),每周 40 小时的月费从 242.5 万韩元(约 1.34 万元人民币)飙升至 292.3 万韩元(约 1.62 万元人民币)。
尽管价格跳涨,江南区高端住宅的预约名单仍排到半年后。有中介透露:"会双语的阿姨最抢手,不少家庭还要求附带早教和英语辅导。"
据悉,该政策初衷本是通过引入外籍家政人员,减轻双职工家庭育儿负担,降低女性因生育中断职业的比例。但数据显示,30% 的服务使用者集中在江南、瑞草、松坡三大富人区,普通家庭因经济压力望而却步。首尔市劳动福祉部承认:"项目确实向高收入群体倾斜,但我们正在研究补贴方案。"
争议不仅限于费用。有社会学者指出,部分雇主将菲佣视为 "移动英语老师",要求其承担超出家政的教学任务,甚至出现 "住家阿姨必须辅导孩子作业" 的招聘广告。
这种异化需求让服务性质逐渐偏离初衷,更引发伦理讨论:"当外国家政人员被赋予教育职责,是否模糊了雇佣边界?"
除此之外,新签证制度还允许菲佣独立租房,打破了传统集体宿舍模式,但高昂的住宿成本变相推高服务价格。菲律宾驻韩劳工代表表示:"我们支持改善工作条件,但费用上涨可能导致更多非法雇佣。"
尽管首尔市政府宣称项目满意度高达 92%,但反对声音持续发酵。在青瓦台国民请愿网站,"停止用纳税人的钱补贴富人" 的联署已超 10 万签名。韩国女性政策研究院建议:"应增设低收入家庭专项补贴,否则政策将沦为阶层固化工具。"
这场菲佣热潮折射出韩国社会深层矛盾:一边是政府试图通过政策缓解低生育率和性别平等困境,另一边却是资本与阶层差异导致的政策扭曲。当每月 1.6 万元人民币的家政支出成为新的 "教育军备竞赛",人们不禁要问:这样的 "高端服务" 真的能拯救韩国的出生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