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2月25日电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的当下,浙江省诸暨市正以经济开发区为改革试验田,探索出一条传统制造强县向科创高地转型的发展路径:2024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64家;智能视觉“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28.3%;招引培育“准独角兽”“专精特新”等明星企业15家;累计引进人才科创“金种子”项目16个……数据背后,是诸暨经济开发区(简称“诸暨经开区”)探索破译的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密码。
破解县域的“人才焦虑”
县域高端人才招引难困局如何破?诸暨经开区探索出了一套“小城聚才”的解法。
夜幕降临,诸暨经开区“杭州港”二期的浣江实验室内依旧灯火通明,无氟超疏水改性材料正在经历第万次弯折测试。王凯博士团队研发的绿色母粒产品,通过分子结构重构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其防指纹污染材料已在浙江七色鹿色母粒有限公司产线试用。
为什么愿意扎根诸暨?王凯表示:“我们能够感受到诸暨对于人才的重视,科研启动经费很充足,对科研人员生活上的帮助也很大,营造了很好的科研环境,当地的企业也展现出极高的热情,愿意与我们合作。”
近年来,浣江实验室引进孵化科技型企业19家,聚焦产业发展核心难题,与七色鹿色母粒有限公司等多家本土企业开展全面技术合作,累计实现产值4077万元,其中2家企业估值已破亿。
杭州港二期浣江实验室。新华网发 受访者供图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浣江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钱劲介绍:“目前,实验室常驻工作人员164人,设有六大研究中心,构建起跨学科研究网络,人才共生效应已然显现。”
诸暨经开区深谙一个道理:人才留下来,事情干起来。
为引凤来栖,2024年诸暨经开区完成投资11.05亿元,统筹推进70余个基础工程建设,推动青少年宫、妇幼保健院、崇真初中等一批高端配套项目建成交付,篮球中心主体落成,“杭州港”三期正式开园,浣江实验室获批省新型研发机构,西交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与海康威视共建实验室入选首批全省重点实验室……
在2月18日召开的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大抓落实、奋勇争先动员会上,诸暨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董光辉提出更高目标:“力争2025年引聚海内外‘金种子’人才项目20个”。他表示,诸暨经开区在跳出诸暨发展诸暨的同时,也将用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举措,为来诸暨创新创业的企业、人才提供更好的生长土壤和发展空间。
产业背后的县域突围
开春时节,位于诸暨经开区的浙江洪量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无尘车间里,一片片薄如蝉翼的高性能复合三维电极箔正缓缓下线,奋力冲刺首季“开门红”。
“我们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AI智能服务器算力电容等领域,工艺在满足生产流程绿色环保要求的同时,能够有效实现电极箔产品在比容、折弯强度等核心指标的提升,目前已完成一期1000万平米产线的建设,今年还计划新上2000万平米产能。”洪量新材董事长宋洪洲谈及选择落户诸暨的原因时说,“像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诸暨经开区同样为我们提供了从政策引导到资金支持,到产业链匹配,让我们安心留在这里发展。”
浙江洪量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新华网发 受访者供图
三年前,当各地争相涌入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红海时,诸暨经开区将目光投向了新材料领域的细分赛道——电极箔。电极箔是生产高端铝电解电容的主要原材料,高端电容电阻是中科院列出的35项“卡脖子”产品之一。洪量新材的研发量产使诸暨在电极箔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还实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浙江省2024年首批次新材料的认定。
双方的“精准匹配”,让创新与产业实现“双向奔赴”。
洪量新材的成长并非个例。近年来,诸暨经开区围绕智能视觉、航空航天、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新赛道开展精准招商,通过“链主+链长”“飞地+基地”“平台+舞台”等多元化招商组合拳,2024年新签约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智能视觉等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达83%;其独创的“诸暨岛—杭州港”飞地模式,让企业共享沪杭资源,实现“研发在外、转化在内”的协同创新;其打造的智能视觉产业发展大会等品牌赛会,更是推动智能视觉产业创新联盟在诸暨成立。如今,诸暨经开区已经厚植了足够的产业底气。
从“政务优化”到“全生命周期”赋能
企业敢拼敢干背后,是政府敢当敢为。
在诸暨经开区的智能视觉产业园内,浙江灵西智能视觉科技有限公司的设备启动工作已近尾声。“真没想到,从项目落地到即将投产,速度如此之快,预计3月中旬我们就能正式投产。”公司合伙人石邑柯感叹服务,“异地办理营业执照仅用了8天,工商办理、厂房适配等前置服务,专班帮我们一一落实。这种‘服务先于需求’,让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有问题,找专班。”已经成为诸暨经开区企业的共识。
打造企业集成服务平台,组建“移动政务服务厅”,24小时不打烊……作为创新产业的主阵地,诸暨经开区把为企业服务作为发展的“生命线”,不断更新迭代政策。
诸暨经济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群众办事。新华网发 汪菁璐 摄
据悉,这些年,诸暨已相继出台《诸暨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人文环境行动方案》《关于全市域一体化推广“企呼我应”涉企问题处置平台》等惠企措施,并成立诸暨市公安局护企优商服务中心、诸暨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等机构,为企业构建出健康发展的营商环境。
“服务创新不是推倒重建,而是对既有优势的迭代升级。无事不扰、有事必到、服务周到。”董光辉阐释了诸暨2025年新春第一会提出的“四办”工作法:“能办的,为企业马上办;可这样办可那样办的,按照企业要求办;暂时不具备条件但符合政策要求和发展导向的,创造条件逐步办;确实不能办的,充分解释沟通到位办,努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切实给企业家创造良好的条件氛围。”
诸暨经开区发展的本质,是“人—产—城”的价值共振:以人才生态培育创新种子,以产业升级激活经济动能,以城市服务助力发展繁荣。正如实践所示——诸暨经开区转型升级的密码在于构建“人才愿意来、产业立得住、城市服务好”的共生系统。
监制:翁璟
策划:马江
采写:汪菁璐
设计:战晓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