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网报道,“美国在台协会”网页显示,在拜登任内获任命的罗森伯格已被列为“美国在台协会”前主席,同时,“美国在台协会”主席的官方X账号已移除罗森伯格的头像及名称。罗森伯格在美国前总统拜登任内获得任命,于2023年上任。在被任命为“美国在台协会”主席前,担任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出任“美国在台协会”主席后,罗森伯格至少6度窜台,密集度引发关注。特朗普上任后可是搞了个大动作——政府精简运动。这不,他不仅冻结了大部分政府部门的招聘,还向200万名联邦政府全职文职雇员提出了自愿离职计划。看来,在精简政府工作人员这件事上,特朗普是认真的。不过,特朗普的这一政策意外地波及到了台当局。随着特朗普的解雇决定,罗森伯格不到两年的任期戛然而止。这种人事变动自然引起了台当局的紧张情绪。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罗森伯格的解雇并不令人意外。
美国在台协会”主席罗森伯格(资料图)
首先,特朗普政府清理拜登时代官员的力度很大。前面已经说过,特朗普一上任,就解除了1000多名尚未辞职的拜登政府官员的职务,包括前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等多名高级官员,并宣布将继续这一行动。罗森伯格作为拜登任命的官员,其被解雇自然也不例外。其次,回顾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在台湾问题上表现激进,美台交往层级不断提升,“美台关系” 频频突破底线红线。但他重回白宫后,是否会延续相同的政策还不确定。毕竟,特朗普更关注“交易”和“利益”。需要指出的是,去年五月出席赖清德的就任仪式,在赖清德外出窜访过境美方夏威夷的时候,该主席还公开表示欢迎。作为台岛高层与美方勾连的中间人,他可以说是最大的“靠山”。现如今,罗森伯格的下台,无疑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特别是美总统当前有一次在芯片问题上对台岛发难,要求台岛的芯片制造必须搬到美方,要不然就会遭受到美方的关税制裁。这让台岛高层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而就在这时,赖清德本人再一次曝出两岸不好的言辞。
中国台湾地区(资料图)
据新华社报道,赖清德近日在参加海基会“大陆台商春节活动”时再度宣扬两岸“互不隶属”,称将延续所谓“四大坚持”的两岸政策,两岸应以“交流取代围堵,对话取代对抗”。对此,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5日答问表示,赖清德口口声声说希望台海和平稳定,实则顽固坚持“台独”立场,不断宣扬分裂言论,蓄意破坏台海和平,阻挠限制两岸交流往来,图谋“倚外谋独”“以武谋独”。此番言论再次暴露其“两岸和平破坏者”“台海危机制造者”的真实面目。短期来看,赖清德等 “台独” 分子失去重要 “内应”,其 “谋独” 行径可能收敛。但长期而言,美国对台政策大方向是否改变存疑,即便罗森伯格被解职,后续接任者大概率仍会延续干涉台海事务的战略,只是手段或有调整。无论美国如何布局,台湾始终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对美国干涉行径坚决回击。罗森伯格 “下课” 是美国内部政治变动结果,也是中国反对外部干涉的 “小胜利”,但我们仍需警惕美国新动作。
美国总统特朗普(资料图)
不久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将对电脑芯片、半导体进口课征高关税,并再度称98%的芯片生意都跑到台湾地区,“希望这些产业回到美国”。事实一再证明,美国有关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完全是在奉行“美国利益优先”。民进党当局“倚美”越多,害台越深。当前,全世界共有183个国家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一个中国原则不仅是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社会普遍共识,更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