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青年钢琴家阮扬扬“以动漫之名 唤古典之心”钢琴音乐会,日前在上海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举办。音乐会糅合了古典音乐与动漫流行的混搭风格,不仅展示了少年学成归来的音乐才华,同时,用数字时代的全新体验方式为更广泛的观众打开古典音乐的大门。
打破次元壁的古典音乐会
开场前,大屏幕滚动播放着阮扬扬的艺术简介,让观众对艺术家有所了解,更有所期待,也预示着这不是一场普通意义上的古典音乐演奏会。音乐会上,阮扬扬携手柯蒂斯音乐学院的音乐家朋友们,以钢琴独奏与器乐合奏的交叉演奏形式,从“求学生涯”“平行世界”“破茧重生”三个维度讲述他的人生故事,带领观众进入他的艺术世界。
“希望用古典的方式改编演奏大家熟悉的旋律,让更多人可以进入古典乐,感受古典世界的美。”基于普惠大众的理念,本场音乐会曲目包括“钢琴诗人”肖邦的玛祖卡、夜曲和第三、第四叙事曲,以及改编自动漫影视作品《四月是你的谎言》《哈尔的移动城堡》等动漫音乐作品。在古典曲目部分,阮扬扬充分展现了他对肖邦音乐作品的独特理解,用轻盈的节奏律动表达质朴的民间舞蹈,细腻绵延的触键表现忧郁婉转的旋律,排山倒海的气势展示强烈的戏剧张力。所有合奏形式的动漫音乐曲目都由阮扬扬改编,展现其钢琴演奏以外的编曲能力。小提琴、大提琴和多种打击乐的组合方式,形成清新自然的音乐风格和多声部的互动表达,恰如其分地烘托了积极向上的音乐主题。其中,穿插了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肖邦《葬礼进行曲》、贝多芬《月光》等主题旋律,如同开盲盒一般令人喜悦。比如,在期冀希望的第三篇章“破茧重生”,久石让《旋转的人生木马》无缝衔接肖邦的《圆舞曲》,在充满浪漫梦幻的华尔兹节奏里顿感欢乐翻倍。
演奏过程中,舞台两侧竖立的大屏幕上,通过几台摄像机的实时拍摄,有意聚焦演奏家的手部特写及演奏姿态,让观众能够聆听音乐的同时,清晰感受到艺术家们表演时的情感投入。来自法国的打击乐演奏家Maxence Dauriat、美国和加拿大的大提琴家Romain-Olivier Gray以及小提琴家侯艺阳,与阮扬扬配合默契,音乐会现场犹如朋友聚会一般温馨融洽。
音乐会的第二篇章“平行世界”,通过阮扬扬的琴声,分明能够听到经历着现实世界里的彷徨迷茫、自我怀疑,却仍然愿意坚守那份纯真美好的艺术理想。他试图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寻求安慰,在美妙的音乐作品中找到平衡。
音乐会上,阮扬扬还动情演奏了取景于家乡土楼的中国动漫音乐《大鱼海棠》,希望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
数字时代的古典音乐传播
作为新生代的钢琴家,阮扬扬的视频号主要内容是他与外国同学合作演奏中外音乐作品,由他担任钢琴主奏,其他同学演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长笛、单簧管、打击乐等乐器,还有双钢琴的“斗琴”片段。本场音乐会的很多观众都是通过网络直播认识阮扬扬,从而喜欢上古典音乐。当晚,前滩31演艺中心座无虚席,观众用手机闪光灯的点点星光化成星辰大海,阮扬扬用他的真诚,激励着每一位热爱音乐的孩子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由此可见,当古典音乐与流量经济产生奇妙共振,步入数字时代的音乐会对于古典音乐传播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网络直播技术打破了固有的艺术传播方式,原本封闭的音乐厅转化为开放的数字场域。4K超高清镜头对准演奏家的手部特写,观众能够捕捉音乐家面部的微表情、发梢的汗珠与快速跑动的指尖。这种技术赋能不仅给观众带来多维度的审美体验,增加了现场观演的沉浸感,更颠覆了“正襟危坐”的传统欣赏方式,让古典音乐从“神坛”走向大众。
其次,数据驱动的优质内容重塑古典音乐传播新生态。与唱片时代不同,数字时代即时高效的信息流通以及算法平台分析的观众画像,有助于艺术家精准捕捉大众的审美喜好。通过短视频点击数量与弹幕留言内容,帮助艺术家适时调整选曲策略,有助于服务目标观众,最终形成从数字消费到奔赴线下音乐会体验的流量变现。
最后,艺术家的网络直播有助于构建大众审美培育体系。身处网络时代的数字原住民,通过参与网络直播的互动经验,对演奏家产生熟识度与黏性度,拉近了观演双方的距离。艺术家通过弹幕互动讲解专业术语,用特写镜头拆解演奏技法,使零基础的观众群体的音乐素养得以循序渐进式提高,让审美启蒙从单向灌输变为沉浸式习得。
随着传播方式的革新,本质上是一次艺术普及化的进程。网络直播并不会消解古典音乐神圣性的结构力量,而是架设传统艺术与新时代观众的精神桥梁。正如阮扬扬与音乐会观众的真挚交流:“音乐反映了穿越痛苦和折磨的人生旅程,而星星在上方闪烁,照亮希望和前行的道路。相信你内心的声音,就像蝴蝶破茧重生一样,我们得到了真正的成长。”
原标题:新民艺评|陈洁:数字时代的古典音乐传播新生态——评阮扬扬钢琴音乐会
栏目编辑:李纬 文字编辑:江妍
来源:作者: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