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选的落幕并没有平息外界的热议,反而让这场政治风暴更加扣人心弦。一边是默克尔继任者阵营的翻盘重掌局势,另一边是极右翼选择党的势如破竹,德国政坛复杂又矛盾的局势让这一场选举成了“堪比欧剧的宫斗大戏”。



我们熟悉的“铁娘子”形象,也就是选择党党魁魏德尔,这次虽然没能成为总理候选人,但凭借20.8%的投票率刷新历史成绩,直接让选择党坐稳了“第二大党”的宝座。然而,更戏剧性的是,联盟党,在选举中拔得头筹却成了“愁眉不展的大赢家”。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当赢家浮出水面、胜选的联盟党开始忙着组阁时,却进入了一场让人哭笑不得的“泥潭局”——搞不定内部博弈,也搞不定对外政策,胜选后的默茨很可能拿着钥匙却推不开门。那么,相比光鲜亮丽的胜选,德国选择党是不是才是藏在水面下的真正赢家?



赢了选举,却丢了“快乐”:德国政坛的矛与盾

本次大选,联盟党(由基民盟和基社盟组成)以28.6%的得票率稳居第一。据说,默茨本来准备庆功宴的香槟,却最终没开瓶,因为这个胜利只是看起来“风光”。要组成执政联盟,必须拿下超过50%的得票率,而如今联盟党手中的选票,距离这个目标还相差21.4%。



那么路在何方?默茨有两条选择:

- 一是拉拢选择党,但默茨果断拒绝了。选择党虽然是“老二”,主张和联盟党在部分领域有相似之处,比如对移民的更严格把控,但它的“极右”标签实在太扎眼,比如它主张脱离美国影响,还要积极推动与中俄的合作,这让默茨和他的联盟党不敢冒险合作。万一玩脱了,不仅可能激怒美国,还很可能被选择党抢走联盟党的选民基础,怎么看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 二是拉拢社民党加绿党,组成一个三个主流政党的“大杂烩”。但这个联盟怎么看都像“混搭”,社民党内部早就割裂成了两派——“朔尔茨派”和“皮斯托里乌斯派”;而绿党在外交政策上和基社盟的立场完全南辕北辙,尤其是绿党的领导人贝尔伯克主张强硬对华、深度抱团美国,很显然和联盟党的经济优先立场根本对不上。



所以,组阁这件事怎么看都像是默茨的“送分题变成解答题”。一个稳定的执政联盟遥不可及,这也正是为什么外界评论此次胜选是“一地鸡毛”的开始。



藏在胜选背后的真正赢家:德国选择党的崛起

说到赢家,不得不提到大选中表现炸裂的选择党。这次他们取得了20.8%的选票——要知道,这个成绩可不只是“好看”那么简单,直接让选择党从上届的“边缘小弟”摇身变成了德国政坛“二当家”。但问题是,选择党的崛起为什么会这么突然?来捋一捋他们的“发家史”。



1.传统政党的跌势成就了选择党

自从默克尔卸任以来,德国主流政党,尤其是联盟党和社民党,都像是“掉了链子”的局外人。通胀危机、能源危机、乌克兰战争、和美国的经济博弈,让德国民众深刻感受到了生活成本的上涨与内心的不安。说白了,无论是默克尔留下来的“铁腕”,还是现政府又一次搞砸的“执政努力”,都让人觉得这些传统政党“靠不住”。



2.极右翼抓住了时机,喊出了“真敢说”的主张

在移民问题上选择了强硬立场,在对美关系上更是直挑“痛点”,直接把话挑明:要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还得加强和俄罗斯、中国的合作。在能源危机和乌克兰战争的背景下,这些主张对一部分选民来说像是一种“理智对抗”的希望,尤其是生活压力大的东德选民,对选择党的支持来得尤为强烈。



3.社会情绪与现实的割裂

很多德国民众并不是完全相信选择党的极右主张,而是对传统政党的表现完全失望了,这是选票流向选择党的主要原因。这种“暂时借用”的支持,让选择党有底气在未来数年中成为更大的政治参与者。



不过,选择党尽管赢得了20%的力量,也不意味前路平坦——毕竟他们要突破德国政治一般对做极右翼联盟的“潜规则抵制”,常规参政之路远比看上去艰难。



德国的“宫斗剧”:经济与外交背后的不可调和矛盾

选举的风云终究是表面,摆在任何一届政府面前的核心仍然是经济、民生和外交三大铁板。

1.能源危机下的“催债账单”

德国的能源危机正在狠狠考验每一位政治领导者的耐力。俄乌冲突后,德国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几乎为零,LNG(液化天然气)的价格飙升直接压垮了工业成本。2024年,德国通胀率依然高企,而失业率达到5.4%,大量德国人对未来几乎陷入悲观。新政府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好能源供给和价格问题,但没有俄罗斯的廉价能源,这条路注定走得崎岖。



2.对华、对俄是否“打脸过得去”?

德国经济和对外政策中,最重要的两张牌是中国和俄罗斯。中国近年来稳定的人口需求与制造业合作,让中德贸易一直是德国工业的生命线。放眼未来,如果德国新政府不能坚持“经济优先”的外交立场,其国内汽车制造和精密工业可能直接受到冲击。



3.与美国的“拉扯游戏”

默茨在选举中说了句“德国需要缓解对美依赖”,看似是一句平常的话,但如果落到实处,势必会让德国陷入更大的地缘困境。美国是德国经济与安全最大的外部依赖之一,德国贵为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地位,就是建立在这条高风险的平衡线上。



写在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德国大选的胜负已经敲定,默茨在胜选后选择用“沉思”代替庆祝,看似占领了政治的主舞台,但如何打赢“组阁大戏”与“执政斗争”这两场硬仗才是真正的关键。而选择党用20.8%的选票吞噬掉了传统政党的大量选票,尽管没能联合执政,但他们已经在德国政治的这场变局中埋下了一颗“大种子”。



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德国选择党崛起的轨迹不仅仅是一场本土现象,而像是一个欧洲极右势力整体崛起的一部分。法国的国民联盟、意大利的北方联盟,整个欧洲正在呼唤更强硬、更反传统的声音,这可能将影响一整代欧洲人的命运。



德国未来政坛的戏才刚刚拉开大幕,而无论是默茨的胜选纠结,还是魏德尔的黑马奔袭,这场故事的最终赢家,可能还藏在一场场政策与民心的未来博弈之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