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凌欣炜)近日,太湖流域国家湿地生态定位站观测人员在太湖(镇湖段)鸟类监测工作中,有了重大发现——多达1200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头秋沙鸭在此聚集。据资料统计,如此大规模的斑头秋沙鸭群现身国内极为罕见,这不仅为太湖湿地生态系统增添了新的亮点,也引发了生态学界和鸟类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斑头秋沙鸭群。 苏州市林学会供图
这个冬季,苏州地区斑头秋沙鸭的观测记录远超往年。1月10日中午,在经历了前日大风降温后,太湖(镇湖段)西京湾附近北风呼啸。观测人员在一处高处开阔地架起单筒望远镜,仔细扫视湖面。起初,镜头里呈现出远处水面上诸多黑点,经辨认主要是白骨顶、凤头潜鸭、红头潜鸭和罗纹鸭。紧接着,一群“白点”混在“黑点”之中闯入视野,它们在风浪中奋力划水,时而潜水,行动敏捷。
观测人员赶忙定睛细看,惊喜地发现,这些“白点”头部和脸部带有黑斑,正是他们寻觅的斑头秋沙鸭雄鸟;而那些“黑点”脸颊呈现白色,是斑头秋沙鸭雌鸟。一番认真现场计数后,确认此次共统计到1200只斑头秋沙鸭。
斑头秋沙鸭,学名Mergellusalbellus,又名白秋沙鸭。它体长34-45cm,雄鸟羽色洁白,眼先和眼周的黑色块状斑,恰似黑眼圈,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熊猫鸭”;雌鸟体羽则呈灰褐色,头部栗色,脸颊至喉部为白色。这种鸟类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的湖泊、江河等湿地,在苏州属于不常见的冬候鸟。
依据EAAF(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水鸟种群估算数据,斑头秋沙鸭全球数量在25000-35000只之间,1%标准为300只,此次在镇湖观测到的数量约占全球总数的4%。《长江中下游水鸟调查报告2015》显示,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调查发现的斑头秋沙鸭数量仅804只,其中单点数量最多的安徽大官湖也只有424只。相较之下,太湖(镇湖段)此次出现的1200只斑头秋沙鸭,其规模之大在国内着实罕见。
事实上,这并非太湖首次记录到大规模斑头秋沙鸭群。回溯到2016年12月24日,同样是寒风凛冽的冬日,观测人员在距离镇湖不远的太湖乌龟山监测水鸟时,曾记录到多达1500只斑头秋沙鸭。尽管目前太湖尚未形成稳定的斑头秋沙鸭越冬种群,但时隔九年后再次出现大规模集群现象,足以证明太湖湿地栖息地对它们具有重要意义,斑头秋沙鸭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对这片湿地有着较强的依赖性。
此次重大发现,为太湖湿地生态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表示,后续将进一步强化对太湖湿地水鸟的监测和保护力度,为包括斑头秋沙鸭在内的众多关键物种,营造更加稳定、适宜的栖息环境,助力太湖湿地生态系统持续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