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2025年全国射击冠军赛(手枪项目)

在上海圆满收枪

本次比赛的成功举办

不仅展现出运动员们的风采

让观众看到了中国射击运动的蒸蒸日上

更为上海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天,小体将为你讲述

珍藏在上海体育博物馆里的射击故事



上海瑞士国洋枪打靶会奖杯

在上海体育博物馆内,珍藏有一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瑞士国洋枪打靶会射击比赛银质奖杯,共有8件,器型皆为典型的欧式奖杯式样,带有双耳,素面无纹,部分外壁錾刻铭文“Swiss Rifle Club”。奖杯原盒包装印有奖杯生产公司名ZEE SUNG&CO,公司营业范围 Watch Maker,Gold and silver smith(名表及金银器皿),以及公司地址等信息。

早期上海的外国侨民,身份多为半兵半商,也正因如此,上海自1843年开埠以来,流入的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也多有军事背景,如最早开展的马术与射击。19世纪末,上海租界万国商团于武进路(河南路口)设立打靶场,并于1900年组织万国赛枪会,按照英国的比赛方法和规则,使用英式步枪组织了各种射击比赛。



上海打靶场

至20世纪20年代,几乎每月都有不同的比赛,每年邀万国商团的成员和各国在沪的军人或商人参加一次年赛。随后,上海射击俱乐部及各国射击俱乐部等多个军民混合组织陆续成立,并定期举办射击比赛,射击运动逐渐在上海传播开来。

1911年,为满足在沪瑞士侨民洋枪打靶的需要,上海瑞士国洋枪打靶会(Swiss Rifle Club)成立,每年举办年度射击比赛。1921年,打靶会发展为瑞士总会(Swiss Club),总部设于上海吕西纳路(今利西路)21号,对外仍使用打靶会的名号。1928年,正式改名为瑞士总会,成为瑞士在沪侨民的主要聚会场所,同时发挥着社交联络、凝聚社区与体育娱乐活动的功能。



彼时的瑞士总会地址

总会楼后设有一个射击场,用于25码左轮手枪射击。为庆祝瑞士国庆节,瑞士国洋枪打靶会每年在靠近国庆节的周日,组织举办年度射击比赛。比赛按照瑞士军事标准进行,采用立姿、跪姿以及卧姿进行200码距离的射击,每个姿势七发。比赛最终获胜者将获得一座瑞士传说中英雄威廉·退尔的铜制雕像,其他奖品为各类银器。



威廉·退尔(William Tell)射箭图,他是瑞士民间传说中的英雄,瑞士国父

1917年,最早的华人射击队——中华义勇军射击队成立,加入万国赛枪会后改称中华队。1920年,中华总商会捐助银杯设立中华杯射击赛后,中华队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曾多次在个人赛上获得前三名,并接连捧走团体冠军杯。《申报》曾称:“租界公共事业,华人大都向隅,唯该队能破此先例,平等参加,技压西人,实是增国之荣,为沪渎居民吐气”。瑞士国洋枪打靶会等射击组织和团队的成立,促进了射击运动逐步在上海的传播,华人开始接触射击运动,并将其发展为近代华人的骄傲。

部分文:上海体育志、包中

部分图:阿拉老底子、上海市长宁区图书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