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红海南部海域,希腊“莱克斯号”货轮成为攻击目标,5枚反舰导弹来袭。
事发地点位于也门荷台达港外57公里处,该海域是海上贸易的重要通道。“莱克斯号”当时按照既定航线行驶。反舰导弹来袭警报响起后,船员迅速躲避,避开其中2枚导弹,但仍有3枚导弹对货轮造成严重破坏。
一枚反舰弹道导弹击中货轮的第一层甲板。货轮上装载的粮食削弱爆炸威力,分散冲击力,但甲板仍一片狼藉,货物散落,船体结构受损。
另一枚反舰导弹命中水线附近。导弹爆炸撕开船体,海水涌入,导致船体倾斜。船员立即启动应急排水系统,防止货轮沉没。
一枚近失弹在货轮附近爆炸,冲击波对货轮造成影响,船体摇晃,船上设备和货物进一步损坏。
英国海事贸易组织确认“莱克斯号”货轮受损严重,船员安全。货轮紧急处理后,驶向吉布提港口,以便检查和评估受损情况。此次事件为国际海运安全敲响警钟。
从贸易角度看,这起事件对农产品贸易造成冲击。农产品具有保质期短、易腐烂的特点,运输时效性要求高。“莱克斯号”遇袭事件让苏伊士运河的安全性受到质疑,许多商船选择绕行好望角,导致运输距离和时间增加,这对农产品贸易是严峻的挑战。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约160万吨原计划通过苏伊士运河运输的农产品需要另寻航路,增加运输成本,还可能导致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腐烂变质,影响到亚洲到欧洲的农产品出口。
一些依赖农产品进口的国家可能面临供应短缺的问题,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成本。农产品出口商的利润空间会被压缩,小型出口商可能面临生存危机。
在军事方面,这起事件凸显红海南部海域安全形势的严峻性。红海南部海域连接印度洋和地中海,战略地位重要。“莱克斯号”遇袭事件表明该海域存在安全隐患,过往商船的安全受到威胁。
这种安全威胁不仅影响商船的正常运营,还对地区军事战略格局产生影响。各国可能会加强在该区域的军事部署和巡逻,例如派遣军舰护航,增加海上巡逻的频次和范围,增加地区的军事紧张局势,甚至可能引发军事冲突。这也会促使各国重新评估军事战略,加强对海上安全的重视和投入。
“莱克斯号”货轮遇袭事件引发各方关注和不同反应,各方的意图值得探究。
也门胡塞武装曾多次声明对多艘船只发动攻击,但并未提及“莱克斯号”遇袭事件。此次袭击可能是误击。胡塞武装在红海南部海域的军事行动具有针对性,主要目标可能是与特定国家或势力相关的船只。“莱克斯号”作为一艘希腊货轮,可能并非其原本的攻击目标。但由于该海域局势复杂,信息传递不畅,导致误击事件的发生。
美国海事管理局指出,自2023年11月至2024年6月初,胡塞武装对超过50艘货船进行导弹和无人机袭击,其中包括击沉英国货船、扣押以色列货船等严重事件。美国及相关利益方可能借此采取行动。
美国可能以保障海上贸易安全为借口,进一步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控制红海南部海域的战略通道,对伊朗等国家形成军事威慑。同时,美国也可能联合其他国家,对胡塞武装施加压力,要求其停止对商船的袭击。
希腊作为“莱克斯号”的所属国家,对此事件高度重视。希腊政府可能对此次事件进行调查,以查明真相和责任。在采取措施方面,希腊可能加强对本国商船的护航,例如派遣海军舰艇提供护航服务,或者与其他国家合作,保障商船的安全。此外,希腊也可能通过外交途径,向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寻求支持,要求采取措施维护红海南部海域的和平与稳定。
为更全面地解“莱克斯号”货轮遇袭事件,有必要对过往红海南部海域或其他地区商船遇袭的类似事件进行对比分析。
在袭击方式上,不同事件存在差异。有些事件中,袭击者采用导弹攻击,导弹具有射程远、威力大的特点,能够对商船造成严重破坏。而在其他一些事件中,可能采用无人机袭击或海盗登船抢劫等方式。无人机袭击具有隐蔽性强、成本低的特点,海盗登船抢劫则主要以获取财物为目的,对商船的人员安全和货物安全构成威胁。
从造成的损失来看,不同事件的损失程度也不相同。一些严重的袭击事件可能导致商船沉没,货物全部损失,船员伤亡。而在一些相对较轻的袭击事件中,商船可能只是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经过维修后仍可继续投入运营。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