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皇子中,大阿哥胤禔是个活生生的“教科书级”反面案例。他是康熙的第一个成年的儿子,曾意气风发地站在夺嫡风暴的中心,结果却在第一轮就被无情淘汰,成为“九子夺嫡”最早出局的悲剧人物。
比起其他兄弟在朝堂上你来我往的权谋博弈,他的故事更像是一出荒诞剧,开局高调,过程混乱,结局凄凉。
从皇长子到阶下囚
要说胤禔的悲剧,得从他的“长子执念”说起。作为康熙第一个成年儿子,他一直觉得自己是皇位的天然继承人,根本没把其他兄弟放在眼里。可惜,他不仅不是嫡长子,性格还又冲又蠢,一边对太子胤礽死缠烂打,一边又拼命搞小动作,最后把自己送上绝路。
康熙四十七年,他等了将近二十年,终于等到太子被废,兴奋得不行,以为自己迎来了机会。结果康熙当场宣布:“太子可以废,但大阿哥绝对不会立。”
这个耳光打得他猝不及防,还没缓过劲来,又被爆出魇镇太子的事,证据确凿,人赃俱获,直接被扣上“妖术害人”的罪名,永世不得翻身。
他母亲惠妃也毫不留情,跟康熙一起弹劾他。康熙一怒之下,把他圈禁在府里,让他在自己的院子里慢慢等死。
被关起来之后,他的人生半径缩小到一个小院,再也没有资格参与朝堂上的任何决策,他的名字也成了一个禁忌。朝堂上的风云变幻,兄弟们争权夺利,他什么都做不了,甚至连看热闹的资格都没有。
可他并没有因此摆烂,而是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传宗接代”这件事上。别人争的是天下,他争的是家里能多几个儿子。胤禔的府邸,硬生生被他变成了一个“生育基地”。
因祸得福,活成赢家
如果说九子夺嫡是一场大逃杀,那胤禔是最早出局的那个,但也是活得最久的那个。雍正即位后,大力清算对手,八爷党死的死,囚的囚,甚至连名字都被改成羞辱性的字眼,可胤禔却安然无恙地活到了乾隆朝。
这是因为他败得太早,太彻底,连威胁都算不上。雍正根本懒得搭理他,甚至连名字都没改,也没有折腾他的家人,而是让他继续待在那个小院里,默默地过他的“家庭生活”。
他的兄弟们,有的被逼死,有的被圈禁到抑郁而终,而他虽然失去了自由,至少还能娶妻生子,延续自己的血脉。等到乾隆即位,他的儿子们终于得到了平反,他的家族又一次回到了正轨。
相比那些惨死的兄弟,他虽然被关了一辈子,但至少活了下来,甚至凭借着自己的“高产”策略,把家族的血脉延续得比任何人都要长远。他没能成为皇帝,却成为了“清朝最能生的皇子”,这大概也是一种另类的胜利。
胤禔的一生,堪称一部大型反面教材:他有极高的起点,却因自己的愚蠢彻底把自己送上绝路。
他曾是大清皇长子,却在九子夺嫡中最早出局,最终被困在小院里度过余生。他想要天下,最后只得到了一个院子,他想要权力,最后只能靠纳妾和生娃打发时间。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或许是个意外的赢家。别的皇子争来争去,最后不是死了就是被整得连人样都没了,而胤褆呢?
虽然失去了自由,但至少活着,而且活得比绝大多数兄弟都长。他没能当皇帝,却用另一种方式“繁衍”出了属于自己的小王国。
如果他地下有知,或许会拍着大腿感叹一句:“幸好我被关得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