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24日,联合国安理会对美国提出的关于乌克兰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国、美国与俄罗斯在内的10个国家投赞成票,5票弃权,决议获得通过。
据了解,该决议与此前美国在联大提出的决议草案一致,即呼吁迅速结束冲突,并进一步敦促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实现持久和平。
从拱火自肥到主张叫停,美国口风突转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逻辑动机?
联大通过题为“推进实现乌克兰全面、公正和持久和平”的决议草案 来源:联合国官网
“橄榄枝”背后的军事账
俄乌冲突爆发之初,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可谓慷慨。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曾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中称,早在俄乌冲突2022年2月全面升级前,美国就已“悄悄”向乌提供大批军事援助,为阻止俄罗斯攻下基辅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国会下属的政府问责局在2024财年结束时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4月最后一次通过援乌法案,美国国会已拨款1740多亿美元用于支持乌克兰,其中包括军事以及经济和人道主义援助。另据美国国防部数据,美方向乌方提供的安全援助总额超过600亿美元。
目前,乌克兰在战场上的主力装备“——海马斯”远程火箭炮系统、“爱国者”防空系统还是F-16战斗机等,均出自美国援助。
但随着战线逐步拉长,美国正逐步丧失耐心。长时间的军事援助,也引发了美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经济学人》于2024年美国大选前夕开展民调显示,65%的选民认为“乌克兰战争是无底洞”。对此,特朗普在去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夸下海口:将在“24小时内”结束这场战争。
尽管誓言未能成真,但美国却实打实地来了一招“釜底抽薪”。特朗普就职后,先是签署行政令,要求美国所有对外援助暂停90天;随后,又提出签署“资源换援助”的矿产合作协议,要求乌克兰以价值5000亿元的稀土资源抵偿援助。而泽连斯基23日则表示:“不会签署令乌克兰十代人都要付出代价的协议。”
从无条件支持到有偿援助,背后是一以贯之的实用主义逻辑。由此可见,此次的美国抛出的“橄榄枝”恐怕也自有其算计。
美对俄制裁底牌所剩无几
过去三年中,美欧对俄罗斯的制裁已超过2.5万项,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能源禁运、出口管制、金融制裁,把所有涉及对外的俄罗斯银行全都剔除出了SWIFT。
与此同时,美国的盟友也积极响应纷纷加入制裁。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统计,过去两年,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15628项制裁措施,其中美国实施的最多,高达3500项。
去年7月,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上表示,针对俄罗斯的行动是“前所未有”。但同时美方也承认,仅靠制裁“无法阻止俄罗斯”。
根据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俄罗斯GDP实现复苏,同比增长约3.6%;2024年继续增长,同比增长约4.1%。2023-2024年的增长率超过了疫情前三年的水平。
眼看底牌将尽,对方却依旧坚挺,面对如此不利的局势,美国也不得不“让步”。
当地时间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表示,正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就结束俄乌冲突以及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将进行的重大经济发展交易进行认真讨论,谈判进展顺利。此前不久,俄美两国代表团在利雅得举行会谈。美国国务院会谈结束后发表声明说,双方就解决两国间“棘手问题”和结束俄乌冲突等达成四点共识。
此前,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美国可能会为达成俄乌冲突相关协议而调整对俄罗斯的制裁,他还暗示,在有关俄乌冲突的谈判中,美国准备根据俄罗斯的谈判意愿加大或减少制裁。
解铃还需系铃人:
冲突平息的关键何在?
当地时间24日,“支持乌克兰”国际会议在基辅召开,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希望在2025年结束俄乌冲突,而不是3年后。
美俄谈判顺利、乌克兰态度诚恳,一切都在向着“大结局”行进,但不容忽视的是,根源上的分歧仍然存在。
泽连斯基曾表示,如能给乌克兰带来和平或换取乌克兰加入北约,他愿意辞去总统职务。然而,这一表态的前提条件,却不被美俄承认。
当地时间24日,俄外长拉夫罗夫到访土耳其时表示,乌克兰申请加入北约是导致俄乌冲突的主要原因,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是俄方谈判的“先决条件”。他还强调,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未变,冲突的结束必须以消除导致冲突爆发的根本原因为前提。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表示,让乌克兰成为北约成员国“不在考虑范围”,不认为美国会让乌克兰加入北约。
胶着三年,俄乌冲突剧烈冲击着国际局势及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这无疑是一场令人心力交瘁的消耗战,国际各方都期待和平尽快到来。当前转机已现,未来局势如何,值得密切关注。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社、环球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观察者网等
(大众新闻编辑 徐晨 整合 策划 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