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0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正式“营业”,全球首家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西部机场博物馆也跟着“出道”了——把候机楼变成博物馆,这操作实在太“硬核”,开创了一条文物保护的新赛道。
4年多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扩建时,考古人员在工地上挖出了4093座古墓和2万多件文物,震惊文博圈之余,也给决策者出了一道前所未有的难题,机场建还是不建,文物该保,怎么保?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最后直接来了个“王炸”操作,在T5航站楼里面建一座博物馆,直接把机场变成了“文化打卡地”。以后,全球的游客在机场等飞机的几个小时里,就能直接感受到中国上千年的文化底蕴。
这一大胆创举把文化传承和创新带到了一个新的新高度,令人叹为观止,其决策之艺术性、创造性不亚于一项科学领域的重大发明。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机场是大家最常去的地方之一,也是文化交流的“超级节点”。把博物馆建在机场里,不仅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时空枷锁”,还让文化真正融入了大家的日常生活,开创了一条文物保护、文明传承的崭新思路。一直以来,城市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都是一对矛盾,全世界都在头疼:怎么在建现代化设施的时候,不把历史遗迹给“弄丢”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的做法,让全球文化遗产保护引以为鉴。
西安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从古至今,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承载着从先秦到明清的完整历史序列。在这座城市,“随便挖一下就能挖出文物”。西安本地人常说,在西安搞建设,考古队比施工队还快。昨天还在盖楼,今天突然就考古了。地铁线路建到一半,挖出古墓,直接停工考古,施工计划全改。西安地铁也因此被网友调侃是“用洛阳铲挖地铁”。
在这座城市里,文物保护从来不是一件小事,而是被全体市民当成共同的责任与使命,他们用牺牲生活便利的代价,守护着这座文明的宝库。在这样的背景下,西部机场博物馆的诞生显得尤为珍贵。机场建设过程中,挖掘出几千座古墓,这一发现本是考古学界的巨大收获,但西安人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们大胆创新,索性将这片土地上的文物就地保护,建成一座博物馆。这一举措不仅是对文物的尊重,更是多年来积淀下的对文化、文明进步的深度理解。
西部机场博物馆的诞生,直接把西安的文化自信拉满。面对历史和现代的冲突,我们没有妥协,而是以一种创新的方式,把两者完美融合。这种融合不仅让世界看到了西安的文化魅力,也让大家对中华文明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原标题:新民快评|咸阳机场T5航站楼打造“文物T台”太硬核
栏目编辑:潘高峰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