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宫见完特朗普,法国总统马克龙已经预见到,俄罗斯和乌克兰或许会在几个星期内,就能达成停火协议,这是欧洲无力改变的趋势。欧洲要真有这本事,就不至于是现在这副被动模样。
马克龙这次访美,本来是想说服特朗普回心转意,但最后还是选择接受现实。就欧洲的角度来讲,他们当然不愿意俄乌这么快就达成停火协议,但是形势比人强。连同法国在内,欧洲是时候要为“后俄乌冲突”时代早做打算。
【见完特朗普,马克龙意识到俄乌停火只需几个星期】
很多迹象表明,美国在推动俄乌停火的时候,并不打算让自己的欧洲盟友“坐享其成”,俄乌和平由特朗普主导,同时他已经找到了该为停火协议买单的对象,那就是欧洲,这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了。
马克龙则是提前承担了这个居中协调的角色,说自己已经与其他欧洲国家进行了交谈,不少人都愿意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也不排除“派兵乌克兰”的可能性。
但就算真的派了,这些人也不会奔赴前线,更不会参与对抗,而是驻扎在特定地区“执行维和任务”。至于都有哪些国家参与,那就不是美国需要操心的事情了。特朗普只是要欧盟那边一个态度,在自己与俄罗斯谈判的时候不要拖后腿就行。
至于俄罗斯会对此有什么反应,特朗普的说辞很是耐人寻味。按照他的说法,美国已经就此事征询过俄罗斯的意见,而普京那边“没有异议”。
【这段时间,对欧洲来讲无比煎熬】
也就是说,只要能达成一个长期停火协议,确保俄罗斯到手的所有利益,那么普京不介意在这个问题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总之特朗普已经准备好,等俄乌谈成停火协议之后,自己就启程访问俄罗斯,不过他还是认为,在俄罗斯纪念“胜利日”那天访问莫斯科,显得为时过早。
相比起美国和法国的乐观口风,俄罗斯这边就显得务实不少。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告诉俄媒,到目前为止,美国和俄罗斯还没有就俄乌问题进行“实质性的讨论”。
而在土耳其访问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开出了条件,要俄罗斯停止作战行动也不是不行,但前提是谈判取得“扎实、稳定”的结果,归根结底还是得让俄罗斯“感到满意”。
【普京说,美俄尚未就俄乌问题开展实质性讨论】
而美国的态度比较暧昧,没有要求冲突双方立刻停火,然后再考虑下一步。不过俄罗斯的立场明确,如果是这种方案的话,不可能让他们感到满意。
另外,俄罗斯虽然不反对欧洲参与俄乌和谈,只是考虑到过去几年,欧洲对乌克兰的支持相当卖力,作出了太多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承诺,当美国开始调整政策时,欧洲这边已经被政治正确绑架得太深。
当然掉头的余地还是有的,只是好面子的欧洲,实在拉不下这个脸。特朗普就没有这种心理负担了,把激化冲突的责任一股脑地推卸给前任就行,他自己都在讲,要是自己还是美国总统,俄乌冲突就打不起来。
可现在讨论这个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当务之急,是如何推动俄乌和谈进入下一阶段。
【拉夫罗夫强调,停火协议必须要让俄罗斯满意】
即便局势对欧洲而言已经“无可挽回”,马克龙还在做最后的尝试,想让特朗普不要签一个“软弱”的协议,至于什么样才算软弱,按照法国的标准,就是默认俄罗斯对乌东地区的长期占领,让乌克兰割让土地。
对此,特朗普只是给了个模棱两可的回答,说日后再看,说明他不存在任何原则性的立场,倒是很乐意拿这个问题向俄罗斯和欧洲要价,看谁的价码更高。
综合看下来,正如之前所说,虽然美俄同意就俄乌问题开启和谈,走上了政治解决的轨道,但美国、俄罗斯、欧洲、乌克兰这几个当事方和利益攸关方,彼此依然存在巨大分歧。
但不至于完全无法克服,为了迎合美国,欧盟已经做好了“忍气吞声”的准备,美国和乌克兰之间强买强卖的5000亿美元矿产协议,法国也选择默认,称这是美国对乌克兰主权承诺的“最佳方式”。
【乌克兰副总理表示,美乌即将敲定矿产协议的所有细节】
与此同时,乌克兰那边也快顶不住美国的压力了,特朗普乐观地估计,最迟下个星期,泽连斯基就会亲自来美国,把这个协议签了,然后就是让俄罗斯和乌克兰坐上谈判桌。
如此一来,美俄关系顺利正常化,俄乌达成停火协议,美乌达成矿产协议,除了乌克兰和欧洲以外,其他当事方都拿到了自己想要的。
应该说,特朗普把欧洲的心理拿捏得死死的,在美国的外交政策中,欧洲成了那个最大、最好拿捏的“软柿子”,没有别的原因,对美欧关系的路径依赖,让欧洲缺乏与美国讨价还价的有力筹码。
可以预见,无论俄乌是否如期开展停火谈判,接下来的这几个星期,对欧洲都是无比煎熬的一段时间,对乌克兰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