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全国人民欢度春节时,连雄鹰都飞不过的地方,仍然有解放军战士的身影!这里就是詹娘舍,一个生命的绝地!
这样的地方根本不适合人生活,为何我国战士无论多辛苦都还要坚守?
在雄鹰都飞不过的地方守边防
詹娘舍在我国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深处,藏语的意思是连雄鹰都飞不过的地方,只有真正抵达那里的人才能体会到称呼是多么贴切。
詹娘舍哨所海拔4600多米,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0%,战士们每呼吸一次吸入的氧气还不到我们的一半。
再加上每年长达6个多月的封山期,这里的冬季几乎与世隔绝,大雪封山、狂风肆虐,连基本的生活物资都难以运送进来。
进入冬季之后,大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成了一个无情的天然屏障,把詹娘舍与外界隔离开来。
这里的最低温度能达到零下30摄氏度,阵风卷起的雪粒如同锋利的小刀扑打在脸上,带来阵阵刺痛,环境如此艰苦,战士们依然需要每天完成巡逻任务。
他们穿着厚重的羊皮大衣,踩着深达膝盖的积雪,一步一喘地走在悬崖边,有时积雪太深,他们得用手扒开雪层才能前进,每个人心里都清楚,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万丈深渊。
哨所的物资补给完全依赖外部运输,大雪封山的季节运输道路根本就无法通行,在过去,每当遇到封山期,每位战士必须背着20公斤的物资,攀爬一条长达5公里的陡峭山路。
山路的落差有500米,即使空手攀登最快也需要3个小时,而这条路最艰难的一段是通向哨所的最后666级台阶。
窄窄的石阶一侧就是悬崖,就算是身经百战的战士,爬完这段路都会不由自主地双腿发软。
2007年的一场事故,让詹娘舍哨所的艰险呈现在了国人眼前。那年冬天,战士于辉在哨所附近取雪化水时不小心失足跌下了悬崖,班长靖磊磊和几个战友听到消息后二话不说就冲下山去救人。
可在他们救援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雪崩,班长靖磊磊和卫生员王鑫把生的机会让给了战友,自己却被埋在了雪里再也没有回来。
这件事让整个部队都陷入了悲痛,也让更多人知道了詹娘舍哨所的环境有多么艰险,虽然英雄已经不在了,但他们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一直鼓舞着后来的战士们,继续坚守在那片雪山上。
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让这些年轻的战士退缩,他们依然每天巡逻、站岗、观察边境动态。恶劣的天气,漫长的孤寂和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都无法动摇他们的信念。
因为在他们心中,詹娘舍哨所不单是一座孤零零的哨所,更是我国边防的坚固堡垒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沿阵地。
边关虽苦,但这是我们的家!
为什么要守在这些荒无人烟的地方?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去驻守连雄鹰都飞不过的雪山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边关是祖国的一部分,守护边关就是守护我们的家园。
哨长亢远强已经驻守詹娘舍哨所十多年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每一次站在哨所的崖边,看着远处绵延不绝的雪山,都会觉得自己像一颗钉子,牢牢钉在了祖国的边防线上。
这些年来,亢远强几乎见证了詹娘舍哨所的所有风雪和艰险。他曾三次有机会调离哨所,但每一次都选择了留下。在亢远强看来,这里虽然条件艰苦,但越是艰苦的地方就越能体现军人的价值。
守卫边疆的意义不单在于防止外来入侵,更重要的是守护祖国每一寸土地的主权和尊严。戍边战士的职责不只是巡逻站岗,更是用青春和生命捍卫国土,守护背后千千万万的小家。
边防无小事,事事连政治,每一次巡逻、每一个哨位和每一面升起的国旗都是对祖国主权的宣示。
对这些战士而言,他们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早已超越了个人的生死。正因他们日复一日的坚守,祖国才能有今日的和平与安宁。詹娘舍哨所的战士们站在这里,祖国和人民才能安心的过上好日子。
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无论自然环境多么恶劣,无论生活条件多么艰苦,他们都无怨无悔。
很多战士刚来到哨所时都会感到身体不适,平原地区的士兵初上高原时会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锻炼才能让他们渐渐克服困难。
亢远强就是个最好的例子,这些年里他几乎学会了哨所里的所有专业技能。无论是在执勤、观察还是在生活和训练中,他都起到了表率作用。而每次有新兵来到哨所,亢远强都会亲自带领他们适应环境,教他们如何在极端气候下生存和工作。
在一次采访中亢远强说,每当我们在哨所上升起五星红旗,我的心中就充满了自豪和骄傲。因为这不单是一面旗帜,它代表着我们的祖国,代表着我们的主权和领土。正是这种深深的爱国情怀,支撑着这些战士们不畏艰难,坚守在祖国的最前沿
国家的关怀:打通保障的最后一公里
戍边战士们的坚守让无数人动容,要让战士们在如此艰苦的地方长期驻守,光是靠毅力和信念远远不够。
国家对这些驻守在高原、海岛、雪山等极端环境中的边防战士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从根本上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
先从最基本的物资补给说起。过去詹娘舍哨所的物资运送完全依赖人力,大雪封山时通往哨所的道路几乎被隔绝。
每次运送物资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最后666级陡峭的石阶成了每个上山官兵的噩梦。
如今随着国家对边防哨所基础设施的不断投入,通往詹娘舍哨所的运输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哨所不仅修建了新的物资运输通道,还配备了装甲车,可以直接运输重型物资上山。
战士们食品和生活用品等日常所需,也能通过雪域配送系统直接从山下运送到哨所。
这套高效的物流系统让战士们在封山期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肉类和水果,过去那种背着物资攀爬雪山的情况已经成了历史。
不仅物资保障得到了显著提升,战士们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詹娘舍哨所只是一座简陋的石屋,既没有水电也没有取暖设备。
战士们冬天站岗时只能靠着厚重的羊皮大衣硬抗,为了防止被大风吹落悬崖,还要用绳子把自己固定在哨位上。
而现在的一座现代化的三层保温哨楼拔地而起,不仅有了暖气设备和制氧设备,还设有独立的洗浴室和卫生间。
哨所内的氧气浓度显著提高,温度也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在这样的环境中,战士们再也不用担心因寒冷或缺氧引发的健康问题。
物质保障了,心理上的健康自然也不能落下,这里毕竟海拔4600多米的雪山哨所,远离城市和家人,环境闭塞任务繁重,长时间的孤独和高压很容易让战士们的心理出现健康问题。
为此国家特别组建了心理服务小分队,定期前往各个边防哨所,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服务。
这些心理骨干会为战士们讲授心理调节的方法,组织心理行为训练,帮助他们缓解负面情绪,提升心理素质。
连战士们的金融服务需求国家也没有拉下,由于地处偏远,过去詹娘舍哨所的官兵们很难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一旦家里遇到急需用钱的情况,他们往往束手无策,为此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西藏分行特别配备了金融流动服务车,定期开进哨所为战士们提供现场金融服务。
无论是办理贷款、汇款,还是解决其他金融需求,流动银行的服务让战士们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哨所的杜江就十分激动的说:以前家里急需用钱时我们只能干着急,现在有了流动银行,什么问题都能现场解决,实在是太方便了。
每年春节,祖国不仅仅通过物质给予来体现对人民的关爱。全国各地的双拥办都会牵头开展一项特别活动,专门慰问我那些驻守在边防和海疆的战士们。
邮车忙碌地穿梭于各个城市与村落之间,把来自四面八方的拥军礼包运往遥远的哨所,这些包裹里装满了来自战士家乡的土特产,还有满满的祝福。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包裹,实际上装载着全国人民对边防军人的深深牵挂和崇高敬意,对那些站在冰天雪地的高原、悬崖边站岗的战士来说,这些心意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来自祖国和人民的温暖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