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潮观鱼】
上映11天(截至北京时间2月24日17时),《美国队长4:世界新秩序》(下文简称为《美队4》)全球票房为2.89亿美元,稳坐美队系列票房倒数第一。美媒Variety称该片制作成本1.8亿美元,全球宣发成本1亿美元。在全球同步发行的优势下,该片目前北美仅收获1.41亿美元,海外总票房仅有1.48亿美元(《美国队长3:内战》光海外票房就有7.45亿美元)。
没想到美国电影扑了,英国媒体先急了。
2月20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发文,试图将《美队4》在中国票房遇冷归咎于《哪吒之魔童闹海》(下文简称《哪吒2》)影迷燃起了所谓“民族主义情绪”,称只有1350万美元票房来自中国这个“好莱坞最大的海外市场”。
BBC以个别社交媒体用户发帖为证据,称小红书有条“流行”的口号——“《哪吒2》在海外火不火我无所谓,但《美队4》在中国必须死”,并试图以此得出结论:《哪吒2》影迷将《美队4》视为“竞争对手”,他们燃起的“民族主义”影响了《美队4》在中国内地的票房,《哪吒2》在中国已成为“检验爱国主义的试金石”,人们为支持国产片而不看《美队4》。
好大一口锅!
近年来,西方各大“主流媒体”在分析中国兴起的文化潮流和广受欢迎的文化产品时惯用这种“政治归因”的套路,无论是非遗传统文化还是票房破纪录的国产影片,只要是中国人更爱选择中国的而非西方,都可以套进“中美冲突”“民族主义”“被政府引导的爱国情绪”这样的万能公式来归因。对于长期关注西方媒体文艺评论的我们来说,可以说已经“麻”了。
这一次,听BBC这么理直气壮,《美队4》票房不好究竟是“生不逢时”“引起爱国者抵触”?还是叙事空洞、创作敷衍后观众用脚投票?
实际上,之前被路人吐槽“政治正确”只是《美队4》种种硬伤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个。中国市场虽然是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的传统“票仓”,《美队4》在票房和口碑上的下滑并非只在中国是“孤例”:该片目前全球票房惨淡,连北美票房都不及漫威前作。《美队4》北美开画日票房还有4091万美元,高于《美国队长》(2570万美元)和《美国队长2》(3692.6万美元);然而,随着口碑持续发酵,票房下跌,不见起色。
再看一眼《美队4》在美国三大主流影评网站上的得分:IMDb给分6.1/10(《哪吒2》8.3),Metacritic 42%,“烂番茄”新鲜度49%。与其追究中国观众如何“霸凌”美队,不如承认美国人自己都不爱看。
如果BBC愿意放下公式和套路,花时间研究一下中国舆论场上针对《美队4》的吐槽和批评,就会发现其中大多数都来自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的基本盘,那些如今依然愿意花钱进电影院为“美队”IP买单的“老粉”。他们的差评也和《哪吒2》无关,而是和世界各地的观众一样,源自对于剧情本身的失望。
一开始引起广泛讨论的“美队换黑人演”并不算背离原著。在2014年的漫画中,原美国队长史蒂夫·罗杰斯因遭反派铁钉的袭击导致血清流失而快速衰老,他选择由“猎鹰”山姆·威尔逊继任美国队长。美国网络杂志Slate一句话概括了《美队4》的故事:一位精神错乱的总统毁掉华盛顿。
电影中,“猎鹰”山姆·威尔逊接棒成为美国队长,美国总统罗斯邀请其重组复仇者联盟,罗斯希望与法国、日本、印度签署条约,分配艾德曼合金,反派“大头目”塞缪尔·斯特恩斯从中作梗。罗斯因为情绪激动失控变身成“红浩克”,跟美国队长大战白宫,最后因为美国队长让他想起陪女儿在樱花下散步的温情时刻而觉醒……
片中,设定拥有超高智商的反派“大头目”的智商看起来一点也不高,被美国总统罗斯当作智囊榨干价值才想起来要复仇。罗斯也心思单纯,想到“大头目”给自己吃的药可能有问题还是继续吃……
作为新一代复仇者联盟的起点,虽然该片延续了传统美式超级英雄电影一贯的影射现实和政治隐喻风格。只不过,《美队4》的政治隐喻像在过家家,不说以为是《周六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的小品。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这个“小品”中格外抽象的“政治科幻”脑洞:
脑洞一:日本首相尾崎不仅敢当面戳美国总统罗斯肺管子,说“搞外交对你来说一定很辛苦吧,你们国家已经习惯了用武力夺取一切”,并表示“无论美国在玩什么把戏,日本都不奉陪了”;
脑洞二:美国和日本差点打起世界大战,日本指挥官下令让日军开着美制战斗机对美国人进行反击;
脑洞三:美国总统没有逃脱法律的制裁。
按照BBC“民族主义解释一切”的公式套路,日本市场目前只贡献300多万美元票房不应该啊。
纵观漫威宇宙越来越庞大的超级英雄阵容,美国队长这个IP无疑是最特殊的存在。作为美国最“古老”的超级英雄,初次登场于1941年,彼时身披星条旗制服、手持盾牌的他代表着二战时美利坚昂扬向上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在漫画书中铁拳爆锤希特勒。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队长的“资望”也使得他成为了漫威当之无愧的“进入中国市场第一人”。早在1948年新中国还未成立的时候,美国队长“大电影”就已经在上海的电影院与中国观众见面了(被翻译为“无敌大探长”)——虽然那时的Captain America 既没有傲人的身材和英俊的外表,打架也只能靠没有特效加成的“王八拳”。
1948年“勇闯中国市场”的初代美队
美队身上永远浓厚的“美国主旋律”色彩,使得70年过去,他那仅仅靠血清强化的躯体、花哨的星条紧身衣制服和盾牌在一众炫酷的超级英雄中显得有点“落伍”,但他永远是神盾局的开山元老,是复仇者联盟无可争议的领袖和“政委”——每逢大战,无论你是高科技装备的氪金选手、基因变异或者血统传承的超能者、亦或是拥有法宝的天外飞仙,都得用坚毅的目光望向队长,等着他下最后的决心,向众人发出指令。
虽然战斗力上总是“强行五五开”,美国队长始终是复联的C位和精神领袖
也正因如此,漫威电影宇宙在新世纪启动之后,每一部的《美国队长》电影都被冠以“政治惊悚片”,和美国的现实政治紧密结合。从《美队1》到《美队4》,折射出的是近20年来美国不断流动的政治生态,以及围绕着“美国精神”的焦虑和忧患。
《美国队长1》作为一部前传和铺垫功能的电影,把美国队长这个古老的英雄从冰封中“解冻”了——毕竟,没有他的回归,第二年的重头戏《复仇者联盟》就名不正言不顺。
《美队1》带大家重温了美国队长诞生时的经典设定:一个代代为国捐躯的爱国好青年史蒂夫·罗杰斯,因为体弱多病而参军无门,最终参与了军方的“强化士兵”计划被注射了血清强化躯体,最终成为“抗德奇侠”的故事。
但漫威在重启版的美队故事里加入了更加现代化和具有政治讽刺色彩的设定:这样一个为了报效祖国愿意牺牲一切的青年,被强化后却成为了“卖弄色相”的“文艺兵”,非但没能上战场反而被送上了花里胡哨的舞台,和一群穿着短裙、跳着康康舞的金发美女一起载歌载舞,忽悠老百姓买爱国债券……好在最后随着剧情的发展,美队终于“奇观误国,实干兴邦”,勇闯敌军大本营和发小兼挚友巴基一同力战强敌红骷髅,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民英雄”。
《美国队长1》电影截图
《美国队长2》被公认为漫威英雄宇宙电影中最精彩、最深刻的篇章。两条经典模板故事线——忠良受辱后洗冤和兄弟反目后救赎——相互交织,结合至今看依然叹为观止的特效场面,编织出耐人寻味的21世纪美国政治讽刺剧。
来自“光荣与梦想”时代的美国队长看着博物馆中的自己,在21世纪无所适从;曾经的同袍兄弟巴基被“红色苏联”洗脑成为了“冬兵”,和自己相逢陌路、相爱相杀;拥有忠诚与才能属性的“技术官僚”神盾局长被政治野心家排挤陷害,巧言令色的政治野心家用“全球领袖”的身份挟持世界,航母(片中是以航母为原型设计的“天空母舰”)射程之内,世界在霸权的威胁下瑟瑟发抖。
当然,最后美国队长领导下的超级英雄们拯救了一切——摧毁了武器、救下了兄弟、揭穿了野心家,华丽的大战之后为观众们奉上了童话般的结局。
《美国队长2》剧情截图
《美国队长3》堪称“小复联”,12位超级英雄在美队的IP中集结“大乱斗”——分裂成了两个阵营相互攻击。最表层的矛盾来自于“超级英雄出任务伤及无辜百姓谁负责”的幼稚设定,然后围绕着英雄们是否要和国际组织“签约”,电影展开再深一层的讨论“自由还是威权?哪条道路才是造福多数人的”。
在这样的传统命题之下,分裂后的复联两个阵营的领袖——钢铁侠托尼·史塔克与美国队长史蒂夫·罗杰斯——才是《美队3》更深层的政治寓言:一个是富可敌国的高科技资本巨头,一个是出身草根拥有传统道德的美国良家子,谁才是代表“美国精神”的领袖?谁能领导美国走向胜利?而如同幽灵般盘旋在整部电影中,反复出现的“1991”除了美国大片例行公事般的“俄国是反派”设定,更像在暗示“后冷战时代”的到来正是美国走向分裂的开始。
《美国队长3》中美队与钢铁侠的“路线之争”
时间、霸权、撕裂,到底是什么让美国队长所代表的“美国精神”一再陷入困境。显然,这是超级英雄电影和漫威宇宙不可能说明白的问题。随着《美队4》的到来,“美国精神”的敌人又多了一个——那个坏蛋总统。
一个走火入魔的总统,再加上不断下降再难“号令群雄”的国际地位,两者叠加映射出了2025年美国精英心中真实的焦虑。从这一点上看,《美队4》稀碎的剧情之下的“政治惊悚”内核倒是和前作一脉相承。
只可惜作为超级英雄电影也只能到此为止了:一方面,在这场“阴谋大戏”中,接过战友衣钵的新美队更像是个无助的局外人,颇有一种“最后必须我来解决,但中间的过程都是乱编的”无奈;另一方面,既然是政治强相关,好莱坞绿幕之外美国波诡云谲的政治动荡很难不让这部本已命途多舛的电影更加地动山摇。
已知,“总统中出了坏人”“美国在国际上吃了瘪”,但这个反派究竟是拜登还是特朗普,那个硬刚美国差点引发世界大战的究竟是日本还是一些人猜测的初始剧本中的“某大国”,反而是如今最“不可说”的政治正确。
法国24新闻台(France24)讽刺道,《美国队长4》呈现了一个“与特朗普时代不协调的美国愿景”:拥有多元化的演员阵容,一个关于团结的核心信息,以及对国际外交的认可。“在特朗普上任的头三周,这位美国新总统通过结束联邦政府多元化项目,使美国退出国际条约,以及威胁美国盟友,向‘觉醒’开战。在这样一个两极分化的环境中,漫威新作能否跨越政治界限吸引人还有待观察。”
花了2.8亿美元端出来这盘大乱炖,“以凡人之躯守卫新世界”的口号喊得响亮,但观众也只看到了“以凡人之躯比肩凡人”——新超级英雄的无力,新世界的抽象,幕后黑手的降智,打来打去让人犯困。漫威走到这一步,老美队“凋零”,新美队“饭否”?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