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母亲在社交媒体上的发帖表示,她的女儿正在杭州读大学,原本每月2000元的生活费,现在“小棉袄”却频频被抱怨“不够花”。面对女儿提出将生活费提高至3000元的要求,这位母亲犯了难:一方面担心女儿真的过得拮据,另一方面怕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于是,这位母亲选择在网上寻找答案——“难道2000块真的不够吗?”这也引发了网友们对于大学生生活费这个话题的热议:当代大学生一个月该给多少生活费?一个月3000块的生活费标准是不是过分了?
我们姑且按照一线城市高中生的标准套餐来算个账:早餐7块+午餐16块+晚餐18块,这样一天下来也就41块钱,这样算下来,岂不是一个月1230元就够了?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且不说除了一日三餐之外,总要买点泡面火腿肠之类的当夜宵,而且现在的学生哪有几个是“三点一线”的模式呢?奶茶一个月总要喝个四五杯的,音乐,视频的会员也似乎也很有必要,再买点零食水果啥的,七七八八算下来,2000块真就是刚过温饱线。
不过,生活费多少还是丰俭由人,有人一个月三千五千不够花,也有人一千多也能维持一个月,有大学生就爆出神仙操作:早餐蹭讲座茶歇,午饭用抢课APP积分兑换,晚饭帮食堂阿姨收盘子换加菜。这样每月1500的生活费还能省出200块买考研资料,这操作也是给人看呆了。
事实上,一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只要合理安排,不大手大脚,一般也还是够的,按照相关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一年2.82万元,合下来一个月2300元左右。当然,在在杭州这种"奶茶都要20块"的准一线城市,2000块一个月的生活费虽然勉强够,但就相当于游戏中青铜段位,得量入为出了。
所以我觉得这位母亲其实也不不必在纠结,2000虽然也能维持,但3000的要求也不过分,根据自己家庭经济状况决定就好,如果家庭经济确实难以负担,跟孩子说清楚就行,如果她想过得好一些,可以通过自己勤工俭学补贴一下。
其实还有一个更好一点的办法,与其打钱打到肉疼,不如培养孩子的"钞能力"。比如设置KPI考核:过四六级考试奖500,体测及格补200,当上学生会干部加300...这招比直接打钱管用多了,毕竟谁会和钱过不去呢?
现在的大学生跟以前自然是比不了的,我们那个时代上大学,30块钱一个月在学校能活成“贵族”了,5毛钱的肉丝面能吃出满汉全席的架势,课后的娱乐活动就是泡图书馆。现在呢?在杭州吃碗片儿汤都要18块了,不过现在的大学生们也有自己的省钱小妙招:9.9包邮的宿舍神器、拼多多三人团、还有二手群里的"传家宝"交易...
其实,大学生活费从来就不是道数学题,而是门家庭经济学。就像打游戏要量力氪金,给孩子生活费也得看家底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