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报道,当地时间 2 月 24 日,第 79 届联合国大会就乌克兰局势召开第 11 次紧急特别会议。在这场备受瞩目的会议上,一项由乌克兰提交的决议草案引发了激烈讨论与各方博弈,最终以 93 票赞成、18 票反对、65 票弃权的结果获得通过,而美俄两国的反对未能阻挡这一决议的推进,中国则投出了弃权。

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国际社会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复杂立场,也为俄乌冲突的未来走向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从决议内容来看,这份由乌克兰等多国提交的决议,呼吁俄罗斯结束在乌克兰的“敌对行动”,并着重强调了迫切需要在今年结束战争。此决议虽看似简单直接,实则蕴含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及各方的利益诉求。



美国投出反对票,其背后反映了战略考量。美国长期以来,在俄乌冲突中扮演着拱火者的角色,不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其目的在于通过这场冲突削弱俄罗斯,巩固自身在欧洲的影响力。但如今美国特朗普政府希望结束冲突,但这一结束不是乌克兰想的自己能上桌谈,而是美国与俄罗斯直接谈出一个结果,然后逼着乌克兰承认。

俄罗斯对该决议持反对态度,更在情理之中。俄罗斯认为,其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历史与地缘政治因素,包括乌克兰内部对俄语群体的打压、北约持续东扩对俄罗斯安全空间的挤压等。俄罗斯认为,该决议单方面地将责任归咎于本国,而未充分考虑冲突的根本性原因,也未对美国及北约在冲突中扮演的负面角色予以审视,因此坚决反对。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会议上就对弃权作出解释发言,称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清晰明确且一以贯之。自 2022 年 2 月危机全面升级伊始,中国就提出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应得到遵守,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应得到重视,一切致力于和平的努力应得到支持。这一根本遵循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秉持的客观公正态度。

中方选择弃权,并非对乌克兰问题的漠视,而是基于对冲突全面、深入的理解。中国一直为和平奔走,派特使开展穿梭外交,同各方保持密切接触,还与巴西等全球南方国家发起成立 “和平之友” 小组,积极推动和平进程。中国希望通过政治谈判,找到能够照顾各方关切、公正且持久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这样一份可能激化矛盾的决议。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

此次决议的通过,对俄乌冲突的影响不容小觑。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社会对结束冲突的强烈愿望,给俄罗斯带来了国际舆论压力;另一方面,由于美俄两大关键力量的反对,决议的实际执行效果基本等于没有。俄罗斯不太可能因这份决议就改变其在乌克兰的行动策略,而美国也会继续与俄罗斯举行和谈,然后给予乌克兰更大的压力,逼其签署和谈协议。

这一事件也凸显了联合国在处理国际冲突时面临的困境。尽管联合国大会的决议代表了多数国家的意愿,但在涉及大国利益博弈的问题上,决议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受到挑战。展望未来,如何在各方利益之间取得平衡,促进真诚的和平谈判,以实现欧洲大陆的持久稳定,依然是国际社会共同思考和努力的重要课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