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之间这场一直未被双方公开定义为“战争”的军事冲突,自2022年爆发以来,其局势发展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不断地挑战着世界各国军事专家以及普通民众的认知和预测。当这场冲突刚刚拉开帷幕之时,绝大多数人基于对俄罗斯军事实力的了解与高估,普遍认为俄罗斯打败乌克兰几乎将是一菜一碟。如今经过三年的激战,俄乌双方都付出了很大的人员伤亡,时至今日才有停战的迹象。

大俄打小乌已经这么费劲了,对我们也是警醒,如何应对南海、台海可能发生的紧张局势?



2023年初,央视在一期关于2023年空军发展的报道中提到了两个重要的内容,引起了网友们的讨论,纷纷猜测或许是受到了俄乌战场的启发。

加快剩余歼-7的换装

一提起歼7战机,一些老军迷或许还会亲切的称呼它为“七爷”,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它在中国空军服役的时间非常长,可以说是部队的元老机型。该机是沈飞在上世纪60年代研发的一款喷气式战机,参考了米格-21的气动布局。该机有两大优点:

一个是生产成本低,相比同时期的西方战斗机,歼-7结构简单,易于量产,适合中国当时的国情;

另一个是高速性能,歼-7的最大飞行速度超过2马赫,能够快速拦截敌机,适合国土防空任务。



歼-7的研制并非简单复制,而是经历了从仿制到改进、再到局部创新的漫长过程。根据不同的技术升级和作战需求,歼-7衍生出了多个型号,贯穿了中国空军装备体系的几十年,陆续制造了大约1500多架。2013年,最后一架歼-7出厂,该机才正式宣布停产。从60年代到2013年,这款机型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甚至还出口到多个国家。



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规模更大、技术更先进的俄罗斯空天军无法建立相对于乌克兰空军的空中优势。结果却令人大感意外,装备大量战机的俄罗斯空天军在实战中的表现实在是差强人意,尤其是苏-25攻击机和苏-24战斗轰炸机被大量击落,最多一天损失10架。出现该情况的根本原因是这些老型号飞机的电子技术太落后,必须降低高度才能击中目标,结果一降低高度就被击落,后来俄军也不敢再使用它们。这似乎提醒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老旧机型真的很难适应现代战场。



随着我国更先进的歼-16、歼-20被研制出来,歼-7慢慢开始退役。到2023年还剩下8个旅约200架没退役,这也是我国空军仅剩的三代机。



大力发展军用无人机

和有人战机糟糕表现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小型军用无人机在俄乌战场上大放异彩,无论是乌军的“弹簧刀”、“波塞冬”以及“TB-2”,还俄军手中的“前哨R”和“柳叶刀”,都在战场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们有的负责侦查,有的负责攻击。

在2024年的俄乌战场上,俄乌双方投入的无人机数量最多、规模最大、领域最广、型谱最全、作战样式最多,展现出了无人机战争的基本模样。

在2024年,乌军至少发射了100多万架FPV无人机,其中有80%都被俄军击落或者遭到电子战系统干扰失效。但是,乌军取得的杀伤俄军人员和装备战绩,还是有70%都是无人机创造的。在过去,1个步兵班排要知道5公里范围情况,就必须依靠空军和陆航直升机。那都是专业度很高的兵种,不可能天天给步兵班排侦察。那么,步兵打仗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在地面上随便长点树木和灌木,步兵视野就被削减到一两公里,甚至几百米距离。你根本无法知道前边有什么,现在无人机解决了步兵的视野问题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还是一种廉价解决方案。



从型谱角度来看,俄乌战场已经汇集了大型、超大型、中型、小型,甚至微型无人机。从功能上讲,有侦察型、察打一体型、电子对抗型、喷火型、攻击型、通信中继型、FPV型、舆论战型。而战法更是花样百出,俄乌双方已应用了多达30种以上的作战战法。

除了攻击军事目标,结合2024年和2025年初的情况来看,俄乌两军开始大量出动军用无人机打击对方的军火库和油库等重要区域。这些小型武器因为机动灵活,即使是俄乌两军的先进防空系统也没办法百分之百拦截。

乌克兰通过星链,让无人机融入了各个领域。俄军在通信问题上一开始吃了大亏的,现在,俄军无人机横行战场,重要原因是俄军解决了无人机的通信问题。



这也提醒了中国,发展军用无人机技术是必行之路。其实在该领域,中国早就有先见之明,经过多年的研发,中国的军用无人机种类覆盖全面,有超音速的,有超机动的,有载弹量非常多的,各有各的特色!简直就是可以个性化定制功能!涵盖了从侦察、打击到通信等多种军事任务。

中国研制的“翼龙-2”和“彩虹-4”等军用无人机都在中东畅销,沙特军队早就使用它们进行实战,取得不俗战果。因此中国未来将进一步强化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

可以预期未来中国将会有更多让世界惊讶的先进科技产品,中国的军用武器装备正在大踏步前进,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防实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