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台湾大旱,为了求雨,官员们和寺庙僧众穿着白衣跪拜龙王,3000人祈雨法会长达两小时;而在隔壁海南岛,海南人早已建设出了完善的水利水网,把雨季的暴雨变成了千家万户的自来水。这就是台湾与海南的魔幻现实。
要论年降水量,台湾还要更胜海南一筹。可如今,台湾仍在用清朝的老古董水渠灌溉21世纪的稻田,而海南已实现了从"看天喝水"到"智慧管水"的跨越。为何两座岛屿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台湾的水资源,乍看之下,真是得天独厚。每年降雨量高达2500毫米,是全球平均值的近2.8倍,水价也便宜得很,岛上每户人家平均每月水费只有9.24元,远远低于亚洲其他地区。按理说,台湾应该是“水到渠成”,可为什么会缺水呢?
www.yueliang-cn.com/en/Colleen
www.qunfachuanzhen.com/en/Priceless
www.yueliang-cn.com/en/Galloping
www.qunfachuanzhen.com/en/Intimacy
www.yueliang-cn.com/en/Chifeng
www.qunfachuanzhen.com/en/Ideologies
www.yueliang-cn.com/en/Solanum
www.qunfachuanzhen.com/en/Barrett
www.yueliang-cn.com/en/Fenghuang
www.qunfachuanzhen.com/en/Dwellings
www.yueliang-cn.com/en/Geopark
www.qunfachuanzhen.com/en/Spillway
www.yueliang-cn.com/en/Supervisor
www.qunfachuanzhen.com/en/soliloquized
问题就出在三个字上:留不住!台湾的地形就像个倒扣的碗,中央山脉高耸入云,河流从山顶到入海平均不到100公里。暴雨倾盆时,雨水如野马狂奔一般从3000米高山直冲大海,80%的雨水不到一天就溜进太平洋。
更糟的是,老天爷这“水龙头”还拧不匀:夏季台风一来,全岛80%的雨量集中在三四个月里狂泻,到了冬天,中南部有些地方连续60天滴雨不落,农民只能眼巴巴看着水库水位蹭蹭往下降。
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曾文水库,是台湾最大的水库,设计容量仅为7亿立方米,不足密云水库(40亿立方米)的四分之一。可即使如此,常年的泥沙淤积让它实际蓄水量只剩不到一半。
第二大水库日月潭水库,是在天然湖泊基础上建成,容积仅有1.7亿立方米。2000年以后,台湾仅建成了一座容积只有5676立方米的湖山水库。全台像这样的“老破小”水库还有93座,和曾文水库一样,大都因管理不善,泥沙淤积等原因,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容量。
更头疼的是水利设施,台湾每年花大钱抽水,净化自来水,但有四分之一的水在流到水龙头之前就蒸发,漏掉了。仅2020年就漏掉了4.5亿吨水,足够填满2.3座石门水库。
而农田灌溉的水浪费更严重,全台70%的淡水被用来灌溉稻田,但田间水渠很多还是日据时代,甚至清朝时期留下来的老土沟,太阳一晒就蒸发,泥地一渗就漏光,真正用于灌溉的只有输送的25%,根本就是“竹篮打水”瞎折腾。
最要命的还是缺水带来的地质问题。在彰化,云林和嘉义等地,早年因为缺乏有效蓄水设施,居民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地层沉降现象。
情况都恶劣到这种程度,当局却可以做到“不问苍生问鬼神”。2021年,台湾遭遇56年最严重干旱,大部分水库水位不足常时20%,有的甚至只有10%。
可“水利部”的官员们不想着怎么解决问题,反而带着一帮僧人信众,在镇澜宫跳大神。全场3000人身着白衣,又跪又拜折腾了2个小时,一滴雨都没求来。看来,这“民国正统”果然在台湾,这不就是鲁迅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吗!
海南和台湾一样,都是四面环海的热带岛屿,年降水量比台湾要少,只有1790毫米,但也差不多是全球平均值的两倍。
可海南的“水龙头”同样拧不匀:汛期降水量占全年80%,丰水年水量更是枯水年的4倍。不缺水时暴雨成灾,缺水时农田干裂,经常出现“守着大海没水喝”的尴尬局面。
早些年,海南西部地下水超采严重,有些地方的地下水水位每年下降2--3米多多。再这样下去,连土井都可能打不出水了。不过海南人没有坐等老天爷“开恩”,而是用现代水利工程和智慧管理,硬生生把“水困局”变成了“水优势”。
从2015年起,国家在海南推进了172个节水供水项目,包括红岭灌区,南渡江引水,迈湾枢纽等。红岭灌区自2016年建成以来,每年能供水4.95亿立方米,相当于填满了25个杭州西湖。
总投资36.2亿元的南渡江引水工程,更是把海南最大的一条河流变成了全岛的“大水塔”,它设计灌溉面积可达26.86万亩,能解决230万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而南渡江上的迈湾枢纽,则为海南提供了“水保险”,不仅能防洪,还能在旱季为下游提供稳定的水源。
当然,光有工程开源还不够,海南还在“管水节流”上下足了功夫。每当深夜,海南城市的街头常常会看到“水管医生”,他们带着听漏仪在地面上排查水管漏点,防止水资源浪费。
椰城最资深的70后听漏工王闻,20年来仅凭耳朵就找回了5000万吨的水,差不多是一个湖山水库的总容量。2021年,海南城市的供水管网漏损率已降到了8.86%,达到了把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的目标。
更让人放心的是,海南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已经达到90%,确保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不浪费。
用水观念的改变,也是海南成功的关键。在农业上,海南大力推广滴灌技术,把过去那种“大水漫灌”的方式,改成了更加精准的“滴灌”。如2015年,琼海通过引进的以色列滴灌技术,让灌溉水的利用率提升到了80%以上,地下滴灌的利用率甚至能达到95%。
过去,农民顶着烈日挑水灌溉的景象,彻底成为历史。
不管是台湾还是海南,水资源的问题都不是简单的“缺不缺水”那么回事。虽然两岛都被大海环绕,但水资源的分布,管理和利用方式差异巨大。台湾有丰富的自然降水,但因为地理,历史和设施等因素,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与分配不均。
反观海南,从“看天喝水”到“智慧管水”,海南人用一套“组合拳”破解了海岛用水的千年难题。这不仅是工程技术的胜利,更是治理智慧的体现。这也给了正人们一个启示:老天爷给的资源是有限的,但人的智慧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