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钧哥哥
撰稿|钧哥哥
国乒范思琦,那个曾暴揍王艺迪、勇夺全运冠军的川妹子,突然去了非洲俱乐部冠军联赛。
这是怎么回事?
范思琦,看起来笑眼弯弯的,形象非常卡通人物,但打起来球可是个狠角色。
她是全运会三单救主,乒超冠军成员,世界排名前50,这些头衔可不是盖的。2024年,她随山东鲁能队获得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女子团体冠军。
2024年WTT中国大满贯赛中,范思琦从资格赛突围后表现出色,首轮爆冷击败国乒主力王艺迪,随后在1/4决赛中以4-3险胜中国台北郑怡静,半决赛0-4负于孙颖莎止步四强。
可就是这么一位猛将,竟然选择去非洲淘金。开罗郊区的训练馆,40℃的高温,粗糙的训练条件,她每天都得面对。
据了解,范思琦在ITTF非洲俱乐部冠军联赛,她加盟的PETROJET俱乐部进入决赛。
好消息的是,范思琦在决赛中获得两分,帮助PETROJET俱乐部获得2025非洲俱乐部冠军联赛女团冠军,实现蝉联冠军。
奖金呢?
虽然不是天价,不过万元美金,还不及国内商业赛的零头。这,就是我们的乒超联赛给不了她的。
说说乒超联赛吧,曾经可是对标NBA的顶级赛事,现在呢?沦为了年末赶工的“速食面”。
2023赛季女团决赛,深圳大学对山东鲁能,空荡荡的体育馆,草草收场,讽刺不讽刺?
更讽刺的是,非洲俱乐部联赛打得火热,我们的乒超球员却因为“赛事撞期”被WTT罚款。
刘国梁力推的全球赛事体系,怎么就成了本土联赛的掘墓人了呢?
范思琦的选择,可不是个案。国乒二线队员,月薪2-3万,除去训练开支,还剩啥?
非洲联赛虽然水平不高,但包吃住、有奖金、还有商业代言,对边缘选手来说,已经是诱人的选择了。
再看看我们的乒超联赛,职业通道堵塞得严重。2023年注册球员才120人,日本T联赛外援就有32人。
金字塔基座都开始松动了,塔尖的辉煌还能维持多久?
刘国梁的WTT帝国,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商业赛事终究替代不了职业联赛。
日本T联赛全年主客场制,德国联赛培养出奥恰洛夫等名将,我们呢?还在“奥运战略”与市场化的夹缝中摇摆不定。
范思琦的非洲之行,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我们的脸上。
当球员需要靠跨国打工来维持竞技状态时,所谓的“地表最强联赛”不过是个笑话。
别再说什么情怀了,改革不是请客吃饭,是时候让职业化回归职业了。
我们不能再让球员们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不能再让乒超联赛成为球员们的鸡肋。
回首当年,我们的乒超联赛曾经也是风光无限,怎么就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呢?是管理问题,还是制度问题?或者说是我们的思路出了问题?
在我看来,根本问题还是在于我们的职业化进程太慢了。我们总是想着要为国争光,要拿金牌,却忽略了职业联赛的本质。
职业联赛,是球员们的舞台,是他们展示自己实力的地方,也是他们谋生的手段。
看看日本T联赛,看看德国联赛,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给球员提供了稳定的比赛机会,提供了良好的训练条件,还提供了丰厚的报酬。
这样,球员们才能安心打球,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而我们呢?
我们的球员们,除了国家队的那几个主力,其他的都在为了生计而发愁。
他们有的去国外打球,有的去当教练,有的甚至选择了退役,去当网红直播带货。这,就是我们的乒超联赛给他们的选择吗?
不,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乒超联赛。我们想要的,是一个能够让球员们安心打球,能够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的联赛。
我们想要的,是一个能够让球迷们看到精彩比赛,能够让他们为自己喜欢的球员加油助威的联赛。
所以,我觉得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让职业化回归职业,我们要让乒超联赛成为真正的职业联赛。
我们要让球员们有稳定的比赛机会,有良好的训练条件,有丰厚的报酬。
这样,我们的乒超联赛才能重新焕发生机,才能再次成为世界乒坛的焦点。
别再让范思琦的背井离乡,成为国乒的常态,别再让我们的乒超联赛,成为选手的痛楚。
不知道球迷朋友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探讨。
免责声明:本文中描述的过程和所配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传递社会正面信息,无低俗或有害引导,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感谢原作者的辛勤付出,著作权归属于原创作者所有。如有来源、作者标注错误或侵权,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后台私信联系本号,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尽快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