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帆宾馆
三十余载匠心传承 奋楫扬帆赓续前行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而作为第一家五星级涉外酒店的银帆宾馆从1984年开始建设至今,见证了开发区41年的沧桑巨变。交通便利、设施完善、客房宽敞舒适、装修豪华典雅、菜品丰富可口,是游客们对银帆宾馆的印象。如今,在经企业自主申报、区级商务主管部门初审推荐、专家组评审、市商务局党组审议等程序后,银帆宾馆又拥有了新的荣誉称号——大连老字号。
精品服务 好评不断
“酒店离快轨站很近,门口车位充足,服务和设施很好,会场很多也很大,早餐很好吃。”“真没想到在大连还能订到如此便宜的五星级酒店,房间的装修、床品的品质都很不错,还有丰盛的自助早餐,免费停车场也很大。”银帆宾馆让往来宾客享受到人性化、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银帆人”以真诚的微笑和体贴入微的工作态度为客人营造温馨如家的环境和氛围,好评不断。
大连银帆宾馆,位于金普新区商贸金融中心地段,以其独特的风帆造型,一经面世便成为中国酒店业的标志性建筑。宾馆客房时尚典雅奢华舒适、中西餐厅美食汇聚、室内泳池和健身中心设施设备齐全,大堂吧惬意轻松自在。宾馆还配有多功能大中型宴会厅及会议厅、温馨洁净的无烟楼层、方便快捷的行政楼层“店中店”等,一切都只为更加符合宾客的旅居及商务需求。
设计招标 轰动全国
犹记1984年,大连开发区刚刚举行开工仪式不久,一波又一波的考察团来连访问。为彻底改善投资环境,为投资商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办公场所,当时大连开建公司在全国54家报纸打出广告:大连开发区宾馆工程设计方案面向全国公开招标。因为是中国第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程招标,工程本身的意义已经超出了一般城市建筑项目的范畴,吸引了90多家设计单位来报名角逐。
经过评审组及国内外1500余人次的参观评议,黑龙江建筑设计院的14号方案(即银帆宾馆方案),在9家实力雄厚设计单位的角逐中一举夺魁。该方案的女设计师徐勤,设计颇为大胆,两座主楼为剪刀墙式结构,酷似大海中两只不期而遇的白帆,是典型的象征主义作品。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环境下,这个设计方案非常浪漫、大胆、前卫。徐勤在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参加竞标前,下了很多功夫,受加拿大一船形建筑的启发设计而成,特点是各楼层逐层收缩,因此都有露天阳台,便于观海看景,不仅能看到大连湾,天气晴朗时还能看到现在大连东港的海域,成为开发区初期建设的点睛之笔。
1984年11月10日上午8时,炮台山南侧一阵排炮轰响,掀起层层的冲天土浪,标志着银帆宾馆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大连建筑总公司一建公司在工程中标后不到46小时即开进工地,银帆宾馆也成为当时开发区长春路上第一个开工的项目。1987年,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高68米的银帆宾馆屹立在金马路上,成为大连开发区最具特色的建筑。
创新经营 成就辉煌
银帆宾馆的建设,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一个新城区的起步。但“银帆”并非一帆风顺。从开始建设就引来质疑,到建设时期的多重资金困难,又历经初期管理的种种问题,直到1989年初,开发区管委会在《人民日报》打广告决定向全国招聘总经理。此时,东北财经大学教务处长谭铭桥前来应聘,他在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银帆宾馆也自此开始了扬帆破浪的辉煌历程。谭铭桥上任后狠抓软件管理和硬件改造,首先是引入日本外商,银帆宾馆成为他们下榻之处并且成为首选。后来,外商不再选择市内的南山宾馆、大连宾馆、富丽华等国际酒店,纷纷选择入住银帆宾馆,从此,这里宾客盈门、胜友如云。
银帆宾馆1990年1月1日正式营业,2002年升为四星级酒店,2008年7月升为五星级涉外酒店,是大连开发区第一家、大连市第六家五星级酒店。虽然经历了30余年风雨,但银帆宾馆并不以资历年龄出圈,而是凭颜值、设施和“家一般的温馨,丝一般的情”的服务理念,时至今日依然魅力十足。
“老字号”,承载的是城市的记忆与情感,也是城市社会历史的缩影,更是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大连老字号”,都是一部浓缩的时代史诗,记录着大连从港口初建到现代都市的演变历程。不仅代表着企业本身,更蕴含着一代代人追求卓越、匠心传承的精神。今后,历经30余年风风雨雨、见证改革开放累累硕果的银帆宾馆将积极顺应消费结构转型的趋势,紧扣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市场需求,推出更加新颖的产品与服务,继续以亲历者的身份,见证大连、金普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
文/图:张海琳
编 辑:王春馨
美 编:林月
责 编:宋子光
信 源:金普融媒
喜欢就请转发、扩散、点赞、在看,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