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视频内容竞争愈演愈烈的时代,一场关于长短剧的讨论再次点燃了行业的激情。“长短剧的竞争已达白热化?”“短视频时代,长剧如何生存?”“如何找到一条能兼顾内容品质与用户体验的共赢之道?”……很多行业痛点都在这场讨论中得到直陈、争论或探讨。
2月20日-21日,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暨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电视剧节目交易会(简称产业大会)在深圳举办,多位行业大咖围绕“迎接‘剧’变,变与不变”的主题展开主旨发言。作为2025年中国电视剧制作行业的开年首场盛会,大会首度集结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各省级卫视、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湖南卫视&芒果TV,及红果、抖音等短视频平台,集中发布长短剧行业的市场需求及发展策略。针对愈发复杂而激烈的“长短剧之争”,各位行业大咖敢说真话,观点碰撞火花四溅;也有众多一线编剧、制片人、监制在产业专题论坛上华山论剑,共话长短剧内容创作的危与机。
2025年是电视剧行业“破局”的关键之年。长剧和短剧,这场角力赛才刚刚开始。内容平台之间如何在长短剧的竞争中找到平衡和破局之道,成为业界关注的重要话题。南都记者集合众大咖们分享的真知灼见、共谋的发展良策,看看对接下来视频内容竞争的趋势、内容制作者必须面对的挑战、电视剧行业的未来发展,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1
侯鸿亮:
破局之道在于回归“内容为王”
从“长短之争”转向“表达之需”
在产业大会首日的开幕式暨主论坛上,多位行业大咖展开主旨发言。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侯鸿亮率先发言。他说,电视剧作为时代的情绪纽带和精神刚需,经历了近七十年的沉淀,在新媒体时代,观众对内容的选择更加主动,对品质的要求也更为明确,观众对创新性、艺术性和情感共鸣的需求日益强烈。他认为,“破局”之道,在于回归“内容为王”的本质。
对于近年行业热议的“长短剧之争”,侯鸿亮认为,平台与制作公司需要实现一个转变,从“长短之争”转向“表达之需”:摆脱围绕剧集篇幅的浅层争论,聚焦内容表达的核心诉求,剧集长短应服务于叙事,既能以《漫长的季节》凝练叙事穿透人心,亦能凭《人世间》的史诗格局引发共情,用品质定义精品。他呼吁,平台与制作公司应该从“各自为战”转向“开放共创”。
侯鸿亮特别指出,今年春节档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东方美学重构经典,游戏《黑神话:悟空》凭技术革新颠覆传统叙事,这两部现象级作品印证:青年创作者正以破界之力,为行业注入全新可能。他呼吁,“电视剧行业同样亟需这样的新生代”,创作者除了要具备创新的思维、掌握创新的技术,还要敢于做“长期主义者”——就是坚持做艰难但正确的事,承受暂时困难,换取长远回报。
2
爱奇艺龚宇:
“一切以观众为中心创作”
点名“批评”红果
在产业大会的主旨发言中,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谈到,面对行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大家应该做什么,他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一切以观众为中心创作”。在龚宇谈到的六个“最重要”中,有两个都与长短剧之争有关。他首先指出,“集数、时长等规格不是最重要的,观众喜欢最重要。尊重创作规律,尊重创作者,在满足观众喜欢的前提下,单集时长应该多少就是多少,不能强行地一刀切。” 谈到现在微短剧行业面临“格调不高”等问题,龚宇指“现在有问题不是最重要的,观众喜欢最重要”,主流视频平台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网剧单集成本很低的阶段,但世界是动态的,要尊重观众选择,观众喜欢哪一种作品类型,创作者就要继续推进它的迭代、升级、精品化,“微短剧也许后面就有精品力作出来了”。
龚宇在发言最后,措辞严肃地对微短剧强势平台红果进行了“点名”批评。他明确地说:“保护行业健康发展,杜绝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有些微短剧平台利用市场的主导地位,签一些排他性协议,跟它合作,就不能跟其他的平台合作,而且不只是一部剧,而是公司在协议期内所有内容不能跟其他方再合作了。这件事非常糟糕,会抑制行业的发展。微短剧行业占市场支配地位的只有一个平台——红果。”
龚宇的尖锐观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业内激烈讨论。微短剧在发展初期,处于野蛮竞争的阶段,平台“先下手为强”不足为奇。业内人士认为,龚宇此言也是为行业争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给微短剧争一个蓬勃发展又良性有序的未来。
3
腾讯视频孙忠怀:
好内容才是王
一直追寻“下一部好剧”
电视剧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长视频的爆款剧集带给从业者兴奋与信心,但微短剧的强烈冲击也扑面而来。在此次产业大会的主论坛上,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围绕“好内容才是王”发表主题演讲,被业内视为一份关于长视频的价值宣言,也是长视频在新阶段的生存与崛起之道。
孙忠怀谈到,这几年影视行业变化很快,用户消费习惯变化也很快,长短剧并存已经成为常态,他强调:“过去我们常说内容为王,但现在得补上一句‘好内容才是王’,平庸的内容会破坏行业。面对这些变化,我们在电视剧领域一直在追寻‘下一部好剧’。”
什么被定义为一部好剧?前些年,但凡播放量大的就可以称之为好剧。孙忠怀认为,不应如此简单粗暴来定义好剧。目前他给出的定义是,兼具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剧集,可以称之为好剧。近年播出的《漫长的季节》《繁花》,是当之无愧的绝世好剧,可遇不可求,而腾讯视频的工作重心是日复一日地寻找艺术魅力与商业价值兼具的普通好剧、合格好剧。
“好作品的来源,就是创作者毫无退路、必须压上身家性命去完成创作。除了追求作品的艺术价值之外,任何其他杂念私心都会最终导致观众的远离。”孙忠怀对好剧的观点,与当下仍在不断刷新票房纪录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之道形成了呼应。在长短剧之争中,他认为,真正的突围不在于追逐风口,而是发现长期主义的、不可替代的价值锚点,持续释放长剧集的生命力。只要有精益求精的艺术家在,长剧集便会不断彰显难以替代的深度价值;有紧跟观众的市场派在,长剧集就不会疏远观众。
值得注意的是,另一位代表腾讯视频发布平台需求的,是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王娟。王娟的发布侧重长剧集,指出平台会持续开发“有质、有量”的作品,在艺术性、商业价值两个维度上都有追求。但也有对短剧的布局,“2025年唯一的变化是会拿出总剧集内容投入的10-20%,转移到短剧的赛道里,优化短剧的孵化和成长。”
4
红果总编辑乐力:
将在“内容升级、解决同质化内容、
补贴稀缺品类”下功夫
红果是抖音旗下的短剧平台,现在用户月活高达1.58亿,它是龚宇口中的“微短剧行业占市场支配地位的唯一平台”,也是优爱腾芒长视频平台的最大威胁。此次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上,红果总编辑乐力的演讲,也引起业内高度关注。
乐力表示,过去两年,微短剧凭借独特的魅力,成为当下很多用户享受故事的一种渠道。在发展模式上,从最早2022年在小程序上付费观看,到2023年的端原生、免费模式的兴起,现在几乎国内各大综合APP都上线了微短剧内容,在内容上也从最早期的野蛮生长状态,到现在所有微短剧从业者都在做精品化的实践。
乐力介绍了红果近两年的微短剧创作趋势。从2023年的小程序剧,是以中老年男性用户为主的产品,到了2024年,红果的女性用户、年轻用户有了显著增长,女性用户的占比增长了14%,年轻用户的占比增长了40%。武侠、悬疑、推理、谍战等题材开始涌现。在收入上,2024年11月红果首次出现了单部剧单月分账超过500万元的作品;春节期间的数据显示,红果出现了单月分账超过1000万元的作品。乐力透露,未来红果将在内容升级、解决同质化内容、补贴稀缺品类的方向下功夫,“果然计划”投资的项目,也均以稀缺品类的内容创作为主。由乐力的发言可见,长短剧之间必有一争,未来,短剧制作精品化升级,势必会对长剧产生巨大冲击;短剧平台与大力发展短剧赛道的长视频平台之间,也会形成新的竞争格局。
5
郑晓龙:
长剧集和微短剧并非对立
可以互为补充
著名导演、中广联合会电视剧导演委员会会长郑晓龙在大会上表示,长剧集和微短剧并非对立,就像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前者讲究演奏技巧、深度和情感的内涵,是对艺术形式的极致追求;后者的特点是轻松、富有节奏感,贴近大众,充满活力,能够迅速捕捉到听众的心,带来愉悦和共鸣。
郑晓龙认为,长剧集和微短剧也像“铁军”和“轻骑兵”,两者在战场上可以互为补充。在电视剧创作中,无论微短剧、短剧集还是长剧,“严肃”与“娱乐”的平衡同样重要。谈及微短剧的发展,郑晓龙指出,尽管微短剧符合现代观众的快节奏需求,但其内容深度和创作质量依然面临挑战,许多作品缺乏深刻性,陷入套路化和同质化的困境。比如刚刚过去的春节档,多达千余部的微短剧上线,但上线数量爆发的同时却没有催生出更多爆款,微短剧站在风口上赚快钱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时。
郑晓龙指出,随着优质创作者的涌现,微短剧赛道的竞争愈发激烈,短剧行业势必要迎来新一轮大洗牌。“只有不断创新、追求极致品质的从业者,才能抵御住行业的剧烈颠簸,在大浪淘沙中站稳脚跟”。
6
众编剧大咖华山论剑:
好故事不分长短
长剧创作者不该被流行裹挟
去年11月,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2024微短剧行业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微短剧的总产值超过500亿,首次超过内地电影票房,成为娱乐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爆点”。随着专业影视人才的加入以及整个微短剧内容的探索升级,整个行业的产值还在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在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中,一场主题为“短视频时代,长剧如何生存?”的产业专题对话备受瞩目,多位一线编剧、制片人、监制“华山论剑”,共议长剧集内容创作者的担忧与未来发力方向。
《县委大院》编剧王小枪
《欢乐颂》系列的编剧袁子弹
《繁花》的编剧秦雯
《我是刑警》编剧徐萌
《县委大院》编剧王小枪把长剧集比作是开烤鸭老店的,尽管市面上出现了新兴的快餐店,但“只要烤鸭做得好吃,大家还是愿意排队”。《欢乐颂》系列的编剧袁子弹也认同此看法,她认为影视行业永远会有风口、有流行,但“长期主义”就是有人依然按照既定轨道继续去做有价值的事,这样创作者才能有锚点,编剧不应该被流行裹挟。《繁花》的编剧秦雯表示,自己没有写微短剧的计划,但长剧集变短是可行的。《我是刑警》编剧徐萌,本身是长视频的传统编剧,但也是短视频的重度用户,她认为,“短剧向长、长剧向短”是中国剧集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现在观众不是嫌剧太长,而是嫌内容不好看。”此外,汪海林、郭靖宇、白一骢、余飞等也就“好故事不分长短”的共识畅所欲言。
2025年,短剧还会火吗?长短剧的竞争格局会怎样变化?在谈及电视剧行业的发展趋势时,许多人关心的都是这样的问题。尽管短剧面临增长放缓等挑战,但未来一两年,短剧依然是文娱行业最能打的赛道。长剧寻找破局之道,短剧向精品化升级,一切都建立在优质内容的基础上。
采写:南都记者蔡丽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