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在电话里对中国承诺,发展中俄关系绝非权宜之计。
俄乌冲突爆发三周年当天,中俄元首应约通电话。根据克里姆林宫的通报,两人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谈话气氛热烈且友好”。
【两人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谈话气氛热烈且友好”】
中方元首强调,中俄关系具有强大内生动力和独特战略价值,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任何第三方影响。中俄两国的发展战略和外交政策是管长远的。任凭国际风云变幻,中俄关系都将从容前行。
普京则向中方通报了近期俄美之间的接触,并表示:“发展对华关系是俄方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选择,绝非权宜之计,不受一时一事影响,不受外部因素干扰。”
而在上个月21日的中俄元首视频会晤中,普京也曾说过:“俄中始终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两国关系从不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
【两国关系从不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
两国元首时隔仅34天再度进行沟通,本身就是很罕见的情况。而普京两度就中俄关系做出承诺,更是释放了强烈的政治信号。
在上个月的视频会晤中,普京只是说“两国关系从不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而这次普京又在前面加上了一句话“发展对华关系是俄方的长远战略选择,绝非权宜之计”。
总之核心就是一句话:要让中国放心。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的对俄政策出现了180度的巨大转向。在乌克兰问题上,特朗普政府将乌克兰和欧洲排除在外,就结束战争直接与俄罗斯展开谈判。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的对俄政策出现了180度的巨大转向】
在美俄关系的问题上,美国更是毫不掩饰自己的战略意图:特朗普在与普京的通话中强调“是时候重启美俄合作了”;在沙特谈判中,甚至连一向被视为对俄鹰派的国务卿鲁比奥都强调“若冲突结束,美俄可能会开启‘历史性的’经济伙伴关系”。
美俄关系过去一个月内的大转向,让外界不得不重新审视中美俄的三边关系。加上最近美国政府上周宣布针对中国的一系列投资、贸易等领域的限制措施,这一切似乎都显示,特朗普拉拢俄罗斯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更好地将矛头指向中国。
而普京如今向中方保证,俄美关系的重启恢复,不会导致俄中关系松动。特朗普的任期只有4年,而发展对华关系则是“俄罗斯的长远战略选择”。
【特朗普政府宣布针对中国的一系列投资、贸易等领域的限制措施】
其实这也符合当下的客观现实。尽管特朗普打算快速解决俄乌冲突,但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裂痕,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修复的。尤其是与欧洲之间关系,除了少数几个与俄罗斯联系紧密的东欧国家,其余大部分欧洲国家都失去对俄罗斯的信任。
就在俄乌冲突三周年当天,欧盟通过了对俄第16轮制裁措施,禁止13家俄罗斯银行使用SWIFT国际资金清算系统,禁止8家俄媒在欧盟国家播出,将74艘俄罗斯“影子船队”的船只列入黑名单。此外,还增加了对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矿产、投资、民用航空等领域的制裁。
可以预见的是,在特朗普的推动下,美俄关系或许会在未来4年有较大的提升。不过对于俄罗斯来说,只要俄欧关系不恢复,那么“向东看”的步伐就不存在任何放缓的理由。
在俄乌冲突爆发前的2021年,欧盟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而美国只排名第六,次于白俄罗斯。尽管普京日前在讲话中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合作开发俄罗斯稀土和金属矿产的机会,并向美国市场供应铝,但相比于传统而又庞大的欧洲市场,这些合作机会能够弥补的市场空缺不过是杯水车薪。
【普京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合作开发俄罗斯稀土和金属矿产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在经过过去三年的发展后,中国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力早已达到了历史高点。中国超越欧盟,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且提前一年就实现了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的目标。
普京不可能忽视中国目前对俄罗斯的经济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绝不是美国一家就能够替代的。就算未来俄欧关系能够恢复,中国的大部分影响力也很难被逆转。
而且谁能说准四年后会发生什么呢?诚然西方政坛“向右转”的趋势明显,但选民投票的主要动机还是经济。糟糕的经济政策会让拜登下台,难以控制的通胀同样也会惩罚拜登——克里姆林宫并不会天真地认为,特朗普比哈里斯多出的200万张选票,将意味着美国正式进入一个由保守派长期执政的“新时代”。
在特朗普办公室里最显眼的地方,挂着一幅里根的画像。特朗普意图效仿里根,复制其80年代“里根-撒切尔革命”的国内成功与国际胜利,将中国视作当年的苏联。
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普京,应该很清楚:特朗普没有里根的才能,中国更不是苏联,而俄罗斯在新时代的“三国杀”中,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