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天价彩礼、婚恋难、婚托婚骗等农村地区的婚恋难题,是2025中央一号文件释放的重点“大招”之一。

文件里是这么说的——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组织作用,加强对农村适婚群体的公益性婚恋服务和关心关爱。加大对婚托婚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近些年,针对“先谈彩礼再谈感情”等畸形婚恋现象,国家下了不少功夫。过去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里,6次点名高价彩礼陋习。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提出治理要求。从2021到2025,更是年年点名这个问题。

老话讲“清官难断家务事”,跟谁结、怎么结,都是大家的自由。但事实上,彩礼已经从祝福变成了家庭沉重的负担,动辄二三十万,因婚致贫不是个例。这不仅仅是家庭内部问题,更涉及到乡风文明乃至社会稳定。

这些年,多地结合地方实际出台彩礼标准,比如甘肃定西规定彩礼不超过5万元。宁夏则是用12 条措施奖励低彩礼家庭,像优先推荐就业、提高信用贷款额度等福利。民政部也早就向各地发出了指导意见,对涉及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进行整治。《民法典》明确将“借婚姻索取财物”定性为法律禁止的行为。

但在实际执行中,新郎前脚给村里报备了4万9,后脚就得给丈母娘双手奉上20万。网友评论说“在线上,天价彩礼人人喊打,从未赢过;在线下,天价彩礼屡创新高,从未输过。” 各地推进治理高价彩礼的政策、倡议,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大多数地区仍是积弊难除。

究其原因,无外乎农村地区男女比例失衡、养老保障不足、攀比心等非一招一式就能解决的问题。解决办法也须是综合施策,从提升农民收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完善社会保障等多维度发力,逐步消解天价彩礼等婚恋问题的社会土壤。


我们看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里对上述问题都有提到,解决办法也是越来越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将“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纳入乡村治理体系,要求通过政策组合拳解决问题,尤其强调“加大对婚托婚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规范婚介市场。

有堵也有疏——要求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组织的桥梁作用,当个“红娘”,加强对农村适婚群体的公益性婚恋服务,介绍对象、举办集体婚礼等等,减轻青年婚恋压力,同时通过村规民约制定倡导性标准,增强村民自治约束力。

从“倡导”到“约束”,我国对天价彩礼等婚恋难题的治理已经形成“政策引导+法律保障+社会共治”的立体思路,这决心是相当的坚定。接下来我们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在深化移风易俗的过程中,群众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转变需要有个过程,要兼顾好“人情”与“制度”,不搞“一刀切”,常抓不懈、化风为俗,才能让婚恋观念逐步回归健康。


来源:央视三农


01

持 续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一章的篇幅最长,约占整个文件的三分之一,这为巩固和发展粮食安全政策体系,作出了系统部署安排。

近年来,我国每年的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17亿亩以上,耕地是有限的,扩大粮食播种面积难度很大。所以,实现稳产增产,很大程度要靠提高“单产”。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加大高产高效模式集成推广力度,推进水肥一体化,促进大面积增产。加力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脱贫地区防止返贫的任务还很重。中央设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今年是过渡期最后一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过渡期即将结束的重要节点,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出系统部署。将持续优化完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同时,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

02

完 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了300多项改革任务,其中涉及“三农”工作的有多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就是要用“改革”这个法宝来破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中国的改革发端于“土地”。当前,我国农村改革的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这涉及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

承包地改革,扩大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整省试点范围,确保承包地总体稳定顺延,实现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和完善。

宅基地改革,农民合法取得的住房,可以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进行盘活利用。但要注意守住红线和底线,就是城镇居民下乡到农村买宅基地这个口子不能开,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这个口子也不能开。

集体建设用地,要进行入市改革,重点完善集体和农民利益分配关系,确保建设用地的存量入市,严格控制增量,让农民在入市过程中分享财产收益。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改革举措有很多新突破,政策温度进一步增加。比如在耕地非粮化治理上,提出根据产业发展情况、作物生长周期,设置过渡期。再比如在秸秆禁烧问题上,要求设立禁烧范围,对禁烧范围时间节点作出规定。这些举措都是为了防止出现政策执行中的一刀切。更多尊重农民意愿,让政策更有温度。


03

发 展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中央一号文件的一个新提法,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了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日益夯实,农业科技功不可没。但也要看到,耕地、水等资源约束越来越紧,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给粮食稳产增产带来很大压力。因此,加大现代前沿科技应用,全方位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整体上处于从研发跟踪、技术追赶、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的关键时期。那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充分应用以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全方位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种业振兴、先进农机装备制造、低空经济应用等方面都作出部署,并强调“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在制度设计上加快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发挥新型举国体制,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